兼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又(手),从秝。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。本义:一手执两禾。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)
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…
兼,并也。--《说文》
兼执之,以进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:“犹两也。”
兼巾之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注:“六豆共巾也。”
兼诸弣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并矢于弣。”
不可得兼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丞相兼枢密使。--宋·文天祥《<指南录>后序》
兼百花之长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兼筑雕刻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兼祧(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。祧继承上代);兼资(与通;并有);兼署(官吏除本职外,又兼理其他职务);兼味(指两种以上的菜肴)
合并,由部分合成整体;;
约从离衡,兼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之众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并吞;兼并x();
其兼天下不难矣。--《韩非子·亡征》
孺子长矣,而相吾室,欲兼我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
又如:兼列(犹兼并);兼畜(犹兼并,并吞);兼弱攻昧(吞并弱者攻打昏者)
倍,加倍
王馈兼金一百。--《孟子》。注:“其价兼倍于常者。”
利不兼,赏不倍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
读书倍文,功力兼人。--唐·韩愈《韩滂墓志铭》
兼旬愈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兼只(几只,数只);兼日(连日,不止一日);兼旬(二十天);兼通(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)
重复;累积;
家人重金兼紫,相继为藩辅。--《后汉书·宦者吕强传》
尽;竭尽x
圣人纵其欲、兼其情,而制焉者理矣。--《荀子》
夫日兼照天下,一物不能当也。人君兼照一国,一人不能壅也。--《韩非子》
胜过;超越。如:兼人(胜过别人。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)
同,连同;;
寒暑不兼时而至。--《韩非子·显学》
兼<形>
全部;整个
兼天下之众,莫敢不为其所好,而辟其所恶。--《商君书》
又如:兼裒(广为聚集)
兼<连>
表示并列关系。和,与。如:兼罗(并列);兼言(合在一起说)
表示递进关系。而且,并且;。如:兼之;兼且(并且)
兼<副>
表示另一方面,可译为“还”、“同时”、“再加上”之类;;
兼有步兵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
兼仗父兄之烈。
兼与药相粘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兼用刺激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冰<名>
(会意。从仌,从水。金文作“仌”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,体积增大,表面上涨(上拱)形。《说文》:“冻也,象水凝之形”。小篆繁化,增加“水”变成。从“仌”从“水”的会意字,于是“仌”就专用作部首。本义:水冻结而成的固体)
同本义
冰,水坚也。--《说文》
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迨冰未泮。--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
冰者,阴之盛而水滞者也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冰,水为之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冰解而冻释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公徒释甲,执冰而踞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又如:冰扳(冰镇);冰麝(冰片与麝香);冰清水冷(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);冰前刮雪(喻雪上加霜之事);冰玉自信(自知冰清玉洁,并无苟且之事);冰轮(比喻月亮)
冰人,即媒人-;-。如:冰议(指嫁娶之事);冰语(媒人的话);冰斧(媒人);冰媒(媒人)
姓
冰<动>
结冰,冻结;
水始冰,地始冻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。如:把两瓶汽水冰一冰
使感到极冷
风月冰人别是乡。--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》
又如:这水冰手
冰<形>
冷,凉。如:冰食(冷食);冰甃(指寒凉的水井);冰澈(寒凉清澈)
结晶成固体的,成结晶形的。如:冰糖
清白,晶莹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--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又如:冰操(廉洁的操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