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<动>
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:谈论;议论;辩论)
同本义;;;;
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:“论难曰语。”
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又如: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交谈,说话;;
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:“语,言也。”
又
既歌而语。
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笑语卒获。--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旦日,卒中往往语,皆指目陈胜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食不语,寝不言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乃向西北奋头,喃喃细语。--《北史》
又如:语涩(说话艰难,不流利);语薄言轻(语言轻薄;说话轻佻,不稳重);语吐珠玑(说话、语言像珠玑般优美);语不间歇;语冰(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、地所拘束,见识不广);语语(语其所当语。即说所该说的话)
鸟兽虫类鸣叫;;
君裙香暖金泥凤,画梁语燕惊残梦。--前蜀·牛峤《菩萨蛮》
又如:语风(在风中鸣叫);语燕(会说话的燕子);语鸟(会说话的鸟);语关关(形容鸟儿鸣叫之声)
语<名>
说的话;
张胜闻之,恐前语发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语曰:“唇亡则齿寒。”--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
齐君之语偷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
又如:语体诗(用口语写的诗);语话(话语;言语);土语(土话);评语(评论的话)
特指谚语、古语或成语;;;。如:语例(用语的惯例);口头语;熟语;韵语;妙语;俚语;豪语
词语
为人性僻躭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--唐·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
又如:语惊四座;语泄(密语外泄);语义(也称词义。指词语的意义);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无人可及)
语言
有楚大夫于此,欲其子之齐语也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又如:语支(语言学。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);语言文字(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);语简意赅(语言简练,意思完备);语学(研究言语、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)
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。如:目语;手语;灯语
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。如:主语;谓语;宾语、表语、状语
录<名>
(形声。从金,录声。本义:绿色金属)
同本义
録,金色也。--《说文》
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
录,记之具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三》
皆辨其物而奠其录。--《周礼·职币》
又如:言行录;名人录
次第,次序
今大国越录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
录<动>
总领;
融为太尉,并录尚书事。--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
又如:录公(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)
抄写(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)
手自笔录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
余之手录。
又如:抄录(抄写);录黄(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)
记载
《春秋》录内而略外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十年》
录功而与官,则莫敢索官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
又如:采录(采集并记录);笔录(用笔记录);录囚(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)
采取;
君既若见录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录用(录取任用);录遗(选录遗才)
记;惦记;
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逮捕;
吏录一犯夜人来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收集;收藏;
敕船官悉录锯木屑,不限多少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