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<名>
(形声。从水,宾声。本义:水边)
湖、河、海的水边陆地;;
南涧之滨。--《诗·召南·采蘋》
率土之滨。--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。传:“滨,涯也。”
海滨广斥。--《书·禹贡》
屈原至于江滨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湘江之滨;溪滨;滨涯(水边);湖滨;海滨
古州名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公元956年)改赡国军置,治所在渤海(今滨县)。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县、沾化、利津和博兴县的一部分
姓
滨<动>
通“濒”。靠近;临近;
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,是以滨于死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至乎章和之初,降者十余万人,议者欲置之滨塞。--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
滨于殆,而有喜。--刘禹锡《鉴药》
而邹、鲁滨洙、泗。--《史记》
有人滨河而居,习于水。--《列子·说符》
又如:滨海(靠近海边;沿海);滨近(临近,靠近);滨就(接近成功)
滨海区
临近海滨的区域;亦指滨海的建成区(如建有房屋和散步道的区域)
荃〈名〉
(形声。从艸,全声。本义:香草名,即荪)
香草名。即“菖蒲”,又名“荪”。古用以比喻君主
荃不揆余之中情兮。--《离骚》。注:“香草也。”
荃者,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。释文:“香草也。”
荃蕙蔽匿兮,胡久而不芳?--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
又如:荃宰(指君臣);荃荪(香草。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);荃察(旧时书信中常用为希望对方鉴谅的敬辞);荃芜(香草名)
细切的腌芥菜
荃,芥脃也。从草,全声。谓以芥为斋、鲜脃也。--《说文》
通“筌”。捕鱼具
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又如:荃蹄(鱼苟和兔网)
通“絟”。细布喻君主
繇王闽侯亦遣建荃。--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
又如:荃宰(喻君臣);荃察(荃,指国君;察,明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