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<形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,从十,从目。徐锴:“,隐也,今十目所见是直也。”本义:不弯曲,与“枉”、“曲”相对)
同本义
直,正见也。--《说文》
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正直为正,正曲为直。--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
木曰曲直。--《书》
巽为绳直。--《易·说卦》
先定准直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争高直指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中通外直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
斫直删密。
又
锄其直。
又如:直线;直路;笔直;直迫(直直愎愎。直直劈劈。直搭直。直截了当);直橛橛(身体挺得直直的);直隆隆(高而直起);直堑(直的沟渠);直缕(形容直直挺挺,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);直坦坦(笔直而平坦)
竖。与“横”相对。跟地面垂直的
直栏横槛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又如:直上直下;直升机
引申为正直;公正;不偏私;
夫君之直臣,父之暴子也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直道而行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居正惮瑞峭直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直辞(正直的言辞);直声(正直之言);直质(正直朴实的资质);直信(正直诚实);直言正色(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)
直爽;
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。--《元曲选》
又如:心直口快;直势(耿直坦率);直性子(性情直爽的人);直人(直爽的人;正直的人);直心眼(指人的心地直率)
正
云白山青万余里,愁看直北是长安。--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
又如:直南(正南);直北(正北);直准(正则)
正当,有理;;
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直<副>
径直,一直
敢独与数十骑驰,直贯胡骑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直抵其城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直进罾步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
直至初六。
直诘袁曰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直书就和(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);直律律(直接;径直);直乃(简直就是);直叙(直接叙述);直解(直接领悟);直抵(一直到达)
故意
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圮下。--《汉书·张良传》
直堕其履圯下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竟然x
何物老魅,直尔大胆,致坏箧子。--《聊斋志异》
而直为此廪廪也。(直:竟。为:造成。廪廪:通懔懔,危惧的样子。)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:直如此(竟然这样);直恁(竟然如此;竟然这样)
只;仅仅
不可,直不百步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直无由进之耳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直好世俗之乐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直以为不能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直见爱甚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直当的(仅仅够得上;只值);直好(只得;只好)
简直;
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直可惊天地。--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
通“特”衴??)。单单,单独;
直好世俗之乐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直立而不胜。--《荀子·不苟》
直堕其履圮下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直<动>
伸直;挺直
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直身(伸直的身躯);直直腰儿;把铁丝直一直;直脚(伸腿,死去);直屡屡(挺直)
伸雪冤屈()
妾虽死不敢诉也,而天使见之,为直其冤。--苏轼《子姑神记》
面对着,当;;
马各直其算。--《礼记·投壶》
前列直斗口三星。--《史记·天官书》
武库正直其墓。--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传》
魏之武卒,不可以直秦之锐士。--《汉书·刑法志》
主人立阼阶下,直东序西面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直夜溃围南出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遇,碰上
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。--汤显祖《南柯记·宫训》
当值,轮值,轮班;
王民为侍中,直于省内。--房玄龄《晋书》
直使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。注:“直,当日直使也。”
又如:直内(内廷值班的人);值月(当值某月);直房(值班室)
担任;
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。--李延寿《南史》
价值相当于
为皮币,直四十万。--《史记·平淮书》
岂闻一绢直万钱?--杜甫《惜昔诗》
直<名>
价值;代价;
爰得我直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
象床之直千金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
系向牛头充炭直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昂其直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
高其直。
工钱;
受若直,怠若事。--柳宗元《送薛存义之任序》
直<连>
即使;
人生直作百岁翁,亦是万古一瞬中。--《池州送孟迟先辈》
又如:直饶(即使)
直<介>
当…时候;
直夜溃围南出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言<动>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
同本义;;
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今言“华”如“华实”之“华”者,盖音谬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言绝(言罢;说完);言言(直言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戏(说话轻浮不庄重);言人人殊(人各一词,所言各异);言笑自若(谈笑自得的样子);言之无文(说话没有文采条理);言方行圆(即言行不一);言信(说到做到的信用);言爽(说话不守信用);言不顾行(言行不一);言欢(说笑)
议论,谈论;
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言路(谏官的职务);言事(在君主时代,臣民与天子、国君议论政事);言文(谈论文辞);言默(议论和沉默);言状(所述情状)
记载;
雁荡山…自古图牒,未尝有言者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言行录(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)
问;
臣意言王曰:“才人女子竖何能?”--《史记》。王引之述闻:“言王,问王也。”
又如:言问(讯问)
告知;告诉;;
其顺之,然后言其丧筭。--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语也。”
又如:言讽(用委婉的语言示告)
陈述;叙述
臣愿悉言听闻,唯大王裁其罪。--《韩非子》
又如:言功(陈述功绩)
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
《诗》云:“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”言饱乎仁义也。--《孟子》
说明x
言其利害(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。其,指示代词,代合从,它的)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言<名>
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;
父母之言。--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又
诸兄之言。
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王如其言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未尝有言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思其言。
是何言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言能践行(说到做到);言语高低(指说话没分寸,冲撞别人);言差语错(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);言言善果(多说劝人行善的话,必有好处);言同勒石(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,如同刻石);言词(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不愿行(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);言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天下没有人比得上);言听谋决(说的话听从照办);言废(说的话不被采纳);言简义丰(语言简练,含意丰富);言与心违(言语与心意相违背);言智(言语的才智);言无伦次(言语杂乱无章)
言论;见解;意见
如何昊天?辟言不信。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言无二贵,法无两适,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。--《韩非子》
又如:言扬行举(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);言金(珍贵的言论);言之成理(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);言中无物(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)
言辞;辞令;辞章';;
无乃非盟载之言,以阙君德;而执事不利焉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言外(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);言使(使者。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,故称言使);言泉(言辞滔滔不绝,如泉水般涌出。比喻口辩敏捷,言语通畅);言多必失(言辞过多,必定发生差错)
政令;号令;
有不祭则修意,有不祀则修言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。韦昭注:“言,号令也。”
又如:言语(命令;指示);言文(法律条文);言文刻深(法律条文严峻刻薄);言出法随(命令一下达,就依法考核、赏罚)
誓言;盟辞;约言;;
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--《楚辞》
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谓会同盟要之辞。”
又如:言约(口头言语为约定);言瑞(信言)
建议;主意;计策;;
我言为服,勿以为笑。--《诗·大雅》
又如:言责(进言的职责)
学说;主张;;
“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”--《孟子》
言语或文章中的字;
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又如:五言诗;七言诗
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
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“思无邪。”--《论语》
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--《史记》
又如:一言为定;片言九鼎
著作;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言对(文体的一种)
姓
言<助>
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
静言思之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--《左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