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<动>
(形声。从聿,者声。聿,即笔。隶书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说文》:“书,箸也。”箸(著)即显明。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书写,记录,记载)
同本义;
書,著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说文序云:“著于竹帛谓之书。”
五曰六书。--《周礼·保氏》
作书。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,中古以漆画于帛,后世以墨写于纸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易之以书契。--《易·系辞》
书者,以笔画记之辞。--《尚书序》疏
子张书诸绅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乃丹书帛曰:“陈胜王”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大书一“屈”字,以两竿夹揭之,走诉行御史台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众言同,于是乎书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书候(写信问候);书孽(记载罪恶);书记手(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);书画卯酉(上下班);书文(撰文并书写);书抄(指手抄本);书具(书写工具,文具);书券(书写契约);书砚(砚台);书狱(书写狱词);书命(书写诏书、命令);书格(一种文具,书写时用以支臂,使腕压着纸,以防墨污);书帖(书写简贴)
画
今大将军问事,但令我书可邪?--《资治通鉴》。胡三省注:“书可,画可也。”
书<名>
书籍,装订成册的著作
书,凡载籍谓之书。--《正字通》
申子、韩子皆著书。--《史记·韩非列传》
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--《论语·先进》
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--《史记·礼书》李隐
黄生允修借书。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史书(历史书);图书(图和书。泛指书籍);书客(卖书籍、文具的商贩);书香之族(世代读书的家庭);书香一脉(知书达理的家风);书包翻身(指穷读书人发迹);书谜儿(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);书帕(礼金。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、手帕作礼物,称书帕);书剑(书和剑。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。后亦指文人生涯);书笈(小书箱);书仪(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);书腐(蛀书虫。喻指迂腐的文人);书心儿(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);书劫(书籍的劫难);书会(宋元时戏曲作者、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);书呆(只知啃书本的人);书城(书籍环列如城,言其多);书脑(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);书阁(收藏书籍的地方);书录(图书目录);书囊(盛书籍的袋子)
信件,信函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--杜甫《春望》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,不复料其虚实,便开此议,甚无谓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书介(传达书信的使人);书尾(书信、信函的末尾);书呈(亦作“书程”。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,信函);书字(书信);书办(管办文书的官吏);书启师爷(管文书的幕友);书役(管理文书的小吏);书尺(尺牍,书信);书素(书信);书筒(古代盛书信的筒。亦指书信);书题(指书信);书缄(书信)
奏章;文书,文件
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先生有所陈奏,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证书;保证书;说明书;书可(批阅公文,书字认可);书禀(文书);书文(文书);书府(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);书佐(主办文书的佐吏);书办(管办文书的属吏)
字体,字形;。如:书空(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)
书法
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学书费纸,犹胜饮酒费钱。--欧阳修《学书费纸》
又如:楷书;隶书;书判(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);书圣(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);书意(书法的神髓);书品(评论书法优劣的书;书法的风格造诣);书格(书法的风格)
《尚书》的简称
《书》不云乎?“好问则裕。”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《书》曰: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庞涓果夜至斫木下,见白书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,或凭几学书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文字
怀中一方板,板上数行书。--李贺《感讽》
S秩纟书理(即文理。文辞之义理与脉络);书士(从事文字、文书工作的人员);书轨(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);书计(文字与筹算)
指“六书”,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x-
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计。--《礼记》。孙希旦集解:书、计,即六艺中六书、九数之学也。
古代皇帝的诏书
今以一郡一国之众,对无应书者,是王道往往而绝也。--《汉书》
说书,曲艺的一种。如:书寓;听书
文体名,先秦时“书”为书信的总名,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,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,都称为“书”。如:《乐毅报燕惠王书》、《谏逐客书》、《报刘一丈书》、《与朱元思书》、《与妻书》
姓
合〈动〉
(会意。从亼,三面合闭,从口。本义:闭合,合拢)
同本义;
合,合口也。--《说文》
公孙龙口呿而不合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引申为开合之称
合则成体。--《庄子·达生》
合盖隆起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四面竹树环合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绿树村边合。--唐·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暝色已合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蚌合;合上书;合祛(开闭);合喙(闭口);合盘(犹合掌);合瞑(闭目;闭目入睡)
会聚,聚合
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。--《国语·楚语下》
将合诸侯。--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
离则复合,合则复离。--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
齐桓公合诸侯。--《吕氏春秋·精谕》
公子即合符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晋鄙合符。
合江夏战士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五万兵难卒合。
卒与尸合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合众(集合众人);合族(聚合全族的人);合火(结伙,结伴);合军(集结军队);合散(聚合消散);合绪(聚集在一起)
联合;联络;。如:合盘(合伙);合出(凑合出来);合字(同伙;黑店)
结合;。如:合色鞋(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)
符合,不违背。如:合机(跟事实相符);合程(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);合情合理;不合自然
适合
合于桑林之舞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甚合孤心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合式(合适;合意);合中(适中);合折儿(合适);合景(与当时场面相适合,相般配);合折(恰当;合乎心思;合适);合他意思
合并;。如:合传(纪传体史书的创作,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,称合传)
覆盖;笼罩。如:合扑(面朝下扑倒);合在缺底下(蒙在鼓里)
匹配;配偶;
天作之合。--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
得耦为合。--《周礼·媒氏》注
岂合令郎君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合和(结婚姻之好;亲睦);合姓(指结婚。男女两性合为一家);合独(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)
交锋。如:合刃(军队相遇,刀刃相接);合战(交战)
折算等于。如:一米合三尺
制作棺材。如:合甲(制成皮革);合寿材
应该。如:合当(合该;应当);合行(合当;应该;集中在一起);合受(应该受到)
吵架。如:合嘴(争吵);合爆(合皂。混闹;喧闹);合嘴合舌(吵架)
合掌。如:合手
回答,答。如:合要(各举简要的言辞,以互相答辩)
交媾。雌雄交尾,男女性交x。如:合盖(已得手。特指成男女情事)
合〈形〉
全部;整个;;。如:合家团聚;合府(全家);合宅(合家,合门,全家);合境(全境);合穗(合颖)
和睦,和谐,融洽
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--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
合群者也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。注:“合,谓和合群众也。”
以比黄钟之宫适合。--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
议事每不合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甚与孤合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与宁南意合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不谋而合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合心(齐心;同心);合情(和谐情感)
合〈名〉
盒子。后作“盒”x
以黑木合盛茶。--冯梦龙《古今谭概》
姓
合〈副〉
一起,共同。如:合吃;合住;合堂(同处一堂);合约(一同订约)
合〈介〉
与;向
又不好合你再要。--《红楼梦》
和。如:合会(以及;和)
合〈量〉
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,也叫一回合。如:战了五十合;两人交手数合
合<动>,<形>
闭合。如:合眼
全;总共;;。如:合县(全县)“閤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