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<动>
(形声。从辵(表示与行走有关),瞏声。本义:返回)
同本义;;
还,復也。--《说文》
还,返也。--《尔雅·释言》
还而不入。--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
吾其还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势还不远,可先为起第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既罢,还内。
还部白府君。(回到府里报告太守。府君,太守。)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送儿还故乡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便要还家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复还终业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自南海还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还首(自动回来请罪);还云(飘回的云朵;指回信);还函(回信);还转(回转,返回);还复(返回)
回头;回顾;
羽还叱之。--《汉书·项籍传》
视无还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又如:还顾(回顾;回头看);还睇(回头看);还视(回头看)
通“环”。环绕
左还授师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还辟再拜稽首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:“还,转也。”
引车右还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
道还公宫。--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
诸侯之师,还郑而来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
还庐树桑,菜茹有畦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
三人还射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传》
还柱而走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方还柱走。
以地还之也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十年》
水潦所还,埒丘。--《尔雅·释丘》
又如:还绕(环绕);还会(交互缠绕的样子);还旋(环绕)
恢复;还原;
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。--《明史·太祖本纪》
又如:还惺(歇息一会而恢复精力);还质(恢复丽质);还睦(恢复和睦);还童(恢复青春);还级(恢复到原等级)
来,到来;
舜禹还至,王业还起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又如:春还(春天到来;春天来了);时还(时来运转)
交还;归还;
当奉还土地民人。--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还矢先王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率夺还之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还璧(归还玉璧;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);还珠(物归原地与原主);还归(归还)
偿还;交付.;
割慈忍爱还租庸。--杜甫《岁晏行》
又如:还付(归还交付);还偿(偿还);还款(归还所欠的债款或偿付所欠的贷款);还直(偿还价值)
回报;回击;。如:还报(还手,报复;报应;报答);还兵(用兵器还击);还骂(挨骂者回骂对方)
后退;
主人答拜还。--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
又如:还走(返身后退而走);还流(回流;回旋或倒流之水)
罢歇;止息;。如:雨还(雨止);流弊不还(流弊不止息)
包;保证。如:还你名实兼收(包你名利双收);还有雨下(保证有雨下)
通“营”
经营;谋画;;;
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,外则诸侯连朋合舆。--《管子·山至数》
又如:还秩(谋求私利);还私(谋私)
惑乱
国多私,比周还主党与施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
周环中规,折还中矩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又如:还主(惑乱君主)
还<副>
仍然;重复;;
子孙日以长,世世还复然。--柳宗元《田家》
反而;;
譬画虎不成,还为狗者也。--《三国志·陈思王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
通“旋”。迅速;
法立而还废之,令出而后反之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
食骏马之肉,而不还饮酒,余恐其伤女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
鬼魅不能自还兮,半长途而下颠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
还<副>
--表示某些语气,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。“还”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、扬、抑三类
表示平的语气,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
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,跟“仍旧、依然”相当;
白头还戍边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取酒还独倾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一樽还酹江月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又如:还在原位;我的脚还痛
跟“虽然、尽管”等连用,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。如:虽然已经宣布散会,人们还在继续争论(表示行为重复,有“重新、再”的意思。如: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)
表示扬的语气,把事情往大里、高里、重里说
更加。如:二勇比他哥哥大勇还壮
表示项目、数量增加,范围扩大。如:除了他们三个以外,小组里还有我
不但(不仅,不光)…还…。如:小伙子不仅会开拖拉机,还会修理电器
表示抑的语气,把事情往小里、低里、轻里说
表示勉强过得去。如:这根绳子还较结实;还算不错,电话最后打通了
表示数量小,时间不到,等等。如:人还太少,编不成队
还…就…。如:还不过五点钟,他就已经起床了
还+没(不到)…就…。如:我还没说话,他就说“知道了”
尚且。如:小车还通不过,更别提大车了
表示感情为主,意思有的可以用前面三项来解释,但那是次要的
表示超出预料,有赞叹的语气。如:下这么大雨,没想到你还真准时到了
表示应该怎样而不怎样,名不副实,有责备或讥讽的语气。如:亏你还是大哥哥呢,也不让着点妹妹!
用于反问。如:都十二点了,你还说早!
盛<名>
放在祭器里的谷物
盛,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。--《说文》
天子亲耕以共粢盛。--《谷梁传·桓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”
又如:粢盛
器皿,如杯、碗之类
旨酒一盛兮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。注:“一器也。”
食粥于盛。--《礼记·丧大记》
春秋时国名。即郕。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
盛<动>
把东西放进去;。如:盛水不漏(喻说理严密);盛饭
用勺舀或运送。如:给他自己盛汤
容纳。如:礼堂能盛三千人
方∶居住;生活
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,盛够了。--欧阳山《高干大》
整饬;端正
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--《左传》
<形>
(形声。从皿,成声.本义:盛在祭器中的黍稷)
旺盛;兴盛;
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国家之盛。--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
物盛则衰。--《史记·蔡泽列传》
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!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又如:盛古(指远古兴盛时代);盛族(名门望族);盛气(气势旺盛);盛阳(旺盛的阳气)
茂盛x;x;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--唐·白居易《游大林寺》
又如:盛茂(茂盛)
丰盛
有盛馔,必变色而作。--《论语》
俯祭品类之盛。--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
盛大;隆重;
官盛任使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疏:“谓官之盛大。”
且立石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呜呼,亦盛矣哉!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盛作(犹大作);盛烈(盛大的功业);盛乐(盛大的乐曲);盛礼(盛大的礼仪)
众,多;极充足;
盛,多也。--《广雅》
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。--李斯《谏逐客书》
又如:盛多(众多)
大,高,显赫
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美好
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。--《红楼梦》第三回
又如:盛心(深厚美好的情意);盛轨(美好的典范);盛则(美好的法则);盛美(美善;称美);盛藻(华美的辞藻)
范围广大;广泛;
唐人尚未盛为之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赵亦盛设兵以待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盛行;盛传
盛<副>
极力;表程度深
今又盛寒,马无稿草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已而简子至,求狼弗得,盛怒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又如:盛酌(盛情款待);盛言(极力申说);盛推(极力推许);盛道(极力称说);盛夸(极力夸大)
盛<名>
极点;顶点
尧者,圣人之盛也。--王安石《九变而赏罚可言》
姓
盛<动>
赞美
盛夏后之致美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又如:盛口(交口称誉);盛尊(尊贵至极);盛介(盛价。对别人的尊称);盛使(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);盛从(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)
抚育
周公盛养成王。--《书·大传·金縢》
又如:盛养(培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