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<名>
(会意。从糸,从妥,“糸”与丝织品、绳索有关。“妥”表妥当、平安。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,人就稳妥了。本义:借以登车的绳索)
同本义
绥,车中把也。--《说文》
负良绥君升所用、又、以散绥升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子良授太子绥。--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
《论语·乡党》说:孔子“升车必正立执绥。”--《我国古代的车马》
又如:执绥(挽住车中绳索);绥绳(执以登车的绳索)
上古五服之一。古代王畿外围,每五百里为一区划,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,叫“五服”。其名称为侯服、甸服、绥服、要服、荒服。服,服事天子
绥江。在福建省西部
旧绥远省略称。1928年设省,1954年撤销
绥州,古州名。西魏置,在今陕西省绥德县
绥<动>
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;
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--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
绥之斯来,动之斯和。--《论语·子张》
时军司马班超留于寘,绥集诸国。--《后汉书·西域传·序》
又如:绥民(安定人民);绥安(安定);绥定(安定);绥纳(安抚接纳);绥驭(安抚控制);绥养(安定抚养);绥御(安抚统治);绥服(安定顺服);绥集(安辑,安抚和合);绥宁(安定)
临阵退军,向后撤
秦以胜归,我何以报,乃皆出战,交绥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
制止;止
使民以劝,绥谤言,足以补官之不善政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绥<形>
舒缓的
绥,舒也。--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:“绥者,安之舒也。”
平安;安好;安泰
绥绥兮其有文章也。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又如:顺颂时绥(书信用语)
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