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〈名〉
(会意。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。本义:木名。果实也称栗,可食)
一种落叶乔木,果实叫栗子,果仁味甜,可以吃。木材坚实,供建筑和制器具用;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;叶子可喂柞蚕;
栗,栗木也。--《说文》
树之榛栗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练主用栗。--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
哀公同社于宰我,宰我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。”--《论语》
又如:栗主(用栗木做成的神牌位);栗跗(栗花)
任一种栗属的乔木或灌木结的可食的甜味坚果
果至于梨栗枣之类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栗黄(即栗子。因其肉色鲜黄而得名);栗爆(栗子在火炉中烘煨而爆裂);栗犊(小牛。因小牛初生时角如栗而得名)
姓
栗〈形〉
谷实饱满-
实坚实好,实颖实栗。--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
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,早者食水三斗,晚者食水五斗,失水即枯。--《天工开物》
坚实
缜密以栗,知也。--《礼记·聘义》
又如:栗理(坚实有文理);栗然(坚实密致貌);栗密(谨严,缜密);栗温(质地密致而润泽)
庄敬,严肃
命汝典乐,教胄子,直而温,宽而栗。--《书·舜典》
又如:栗斯(谨慎恭敬的样子)
栗<动>
恐惧
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--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。毛传:“栗,惧也。”
吾甚栗之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慄深林兮惊层巅。(使深林战慄,使层巅震惊。)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股栗欲堕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恐栗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又如:战栗(发抖);栗栗(戒惧的样子;众多的样子);栗缩(因恐惧而颤栗畏缩);栗斯(看人的脸色)
哆嗦,发抖;
疟之始发也,先起于毫毛,伸欠,乃作寒慄鼓颔。--《素问》
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。--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股战而栗。--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
襄王闻之,颜色变作,身体战栗。--《战国策·楚策》
登高不栗。--《庄子》
又如:栗栗可惧(形容很害怕);不寒而栗
忧伤
将乍往而未半,怵悼栗而怂兢。--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通“历”。历阶
栗阶升,听命,降拜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
通“裂”。分开;
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。--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
栗<形>
通“凓”。寒、凉
凓,寒也。--《说文》
二之二凓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又如:栗冽(寒冷的样子);栗烈(凛冽。形容严寒)
栗暴
.用弯曲的指头或拳头敲击人头,被击处肿块如栗
头上挨了几个栗暴
也说“栗凿”
栗黄
栗子果。呈黄色,故称
蟹白栗黄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栗木
栗树的轻而纹理粗的木材
栗色
;栗壳的颜色。即紫黑色
栗凿
'方言。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
栗子
由任何一种栗属灌木或乔木产生的可食的甜味坚果
冰<名>
(会意。从仌,从水。金文作“仌”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,体积增大,表面上涨(上拱)形。《说文》:“冻也,象水凝之形”。小篆繁化,增加“水”变成。从“仌”从“水”的会意字,于是“仌”就专用作部首。本义:水冻结而成的固体)
同本义
冰,水坚也。--《说文》
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迨冰未泮。--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
冰者,阴之盛而水滞者也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冰,水为之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冰解而冻释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公徒释甲,执冰而踞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又如:冰扳(冰镇);冰麝(冰片与麝香);冰清水冷(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);冰前刮雪(喻雪上加霜之事);冰玉自信(自知冰清玉洁,并无苟且之事);冰轮(比喻月亮)
冰人,即媒人-;-。如:冰议(指嫁娶之事);冰语(媒人的话);冰斧(媒人);冰媒(媒人)
姓
冰<动>
结冰,冻结;
水始冰,地始冻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。如:把两瓶汽水冰一冰
使感到极冷
风月冰人别是乡。--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》
又如:这水冰手
冰<形>
冷,凉。如:冰食(冷食);冰甃(指寒凉的水井);冰澈(寒凉清澈)
结晶成固体的,成结晶形的。如:冰糖
清白,晶莹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--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又如:冰操(廉洁的操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