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〈动〉
(形声。从手,夫声。从“手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本义:搀扶)
同本义
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--《论语·季氏》
车至门扶。--《战国策·卫策》。注:“扶,谓下车。”
遂扶以下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扶杖望朱砂庵而登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扶绰(搀扶,扶托);扶策(扶助,搀扶);扶掖(搀扶;扶助);扶挈(以手搀扶);扶将(搀扶)
扶持;护持;
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扶树(扶持培植);扶舁(扶持;搀扶);扶舁(护持扛抬);扶倾(扶持倾危的建筑物);扶拨(扶持倾斜);扶卫(扶持卫护)
通“辅”。辅助;帮助;
扶,佐也。--《说文》
若扶梁伐赵。--《战国策·宋策》
求太老爷拘拿凶犯,以扶善良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扶政(辅佐政事);扶携(扶助提携);扶奖(辅助)
护送。如:扶灵;扶柩;扶丧(扶送灵枢)
靠近
数披其木,毋使木枝挟疏。--《韩非子·杨权》
秋蛩扶户吟,寒妇成夜织。--宋·鲍照《拟古八首》
又如:扶疏(枝叶茂密,高低疏密有致)
攀缘
扶摇抮抱羊角而上。--《淮南子·本纪》。注:“攀也。”
又如:扶服(伏在地上爬行);扶伏(伏地爬行);扶匐(伏地爬行)
勉力撑持病、醉时的肢体;。如:扶疾;扶羌(带病);扶同诖误(被牵连而做错了事)
沿,顺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:扶向路(沿着原来的路)
通“浮”。在水上泛行
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,以待战于曲菑。--《管子·轻重甲》
通“抚”。抚养,培育;
芒卯之妻五子,后母慈惠仁义,扶养假子。--《列女传》
扶〈名〉
旁,旁侧。如:扶枝(旁枝)
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
拜,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。--《释名》
量∶古代长度计算单位。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
故上失扶寸,下得寻常。--《韩非子》
姓
儿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。“儿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儿”的字大都与“人”有关。本义:幼儿。古时男称儿,女称婴,后来孩童都称儿)
同本义,.
儿,孺子也。--《说文》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--《老子》第九章
老人儿啼。--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
男曰儿,女曰婴。--《苍颉篇》
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:儿女子(孩童);儿剧(犹儿戏);儿话(孩子话);儿撬(拐棍儿);儿拜(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);儿啼(小孩哭);儿孩(孩童)
儿女,父母所生的子女,第一代后裔。如:儿孙满堂;小儿;儿女夫妻(结发夫妻,从小的夫妻);儿女之情(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)
长辈对幼辈的称呼。亦用作轻蔑之称。如:儿郎(将帅对士兵的称呼)
父母对儿子的称呼
儿,子也。--《广雅·释亲》
汤为儿守舍。--《汉书·张汤传》
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。--《汉书·项藉传》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阿爷无大儿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儿媳(即儿媳妇);儿子花(儿子的影子);儿曹(儿辈);儿息(子息)
男青年。如:儿孩儿(男孩子);儿男(男孩,男子)
年轻人;青年。如:健儿
我
子女对父母的自称
兰芝惭阿母:“儿实无罪过。”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
送儿还故乡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:儿家(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;你,称女子)
弟对兄的自称
帝乃以延宗为相国、并州刺史,总山西兵事。谓曰∶“并州阿兄取,儿今去也。”--《北史·齐安德王延宗传》
儿<形>
雄性--多指牲畜。如:儿猫(公猫)
自己的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
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。有夫妇并游,不获同进,其妇蒙赐,辄怀酒杯,谢词曰:“归来恐被儿夫怪,愿赐金杯作证盟。”上赐之。--《月令广义》
儿<后缀>
儿化。汉语后缀的“儿”不自成音节,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的音节
多用作名词后缀(1)∶表示小。如:盆儿;棍儿;小猫儿;小车儿(2)∶表示词性变化。动词名词化,如:唱儿;逗笑儿。形容词名词化,如:亮儿;零碎儿(3)∶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。如:口儿;门儿;根儿(4)∶表示词义变化。如:白面儿(海洛因);老家儿(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)
动词的后缀。如:玩儿;火儿
形容词后缀。如邵雍《首尾吟》:“天听虽高只些子,人情想去没多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