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今声。本义:常思;思念,惦念)
同本义
念,常思也。--《说文》
天念尔祖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不念昔者。--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不念旧恶。--《论语》
念悲其远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念鬼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念母劳家里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念蒙君实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,而有奇若此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念诵(念叨);念恤(挂念忧虑);念旧(不忘故旧);念思(怀念);念想(想念);念一(思念大道);念恋(思念爱恋)
思考,考虑
顾吾念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念虑(思考);念咎(反省过失);念思(考虑)
引申为忧虑;x
报国心皎洁,念时涕泛澜。--唐·韩愈《龊龊》
爱怜。如:念酸(嫉妒)
哀怜,可怜;
念窦娥身首不完全。--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纪念。如:念心儿(纪念品);念信儿(纪念品)
念〈名〉
想法;念头;
一念之贞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爱汝一念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概念;观念;信念;杂念;邪念
同“廿”。二十
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。--《与妻书》
又如:念余年(二十多年)
佛教名词。法相宗别境之一。指记忆
念谓于缘明记不忘。--《俱舍论》
姓
念<动>
诵读,按字读出声
欲为《论》,念张文。--《汉书·张禹传》
又如:念词(念台词或道白);念咒(念诵自认为可以产生神奇力量的神秘语句);念曲(唱歌而声无抑扬);念奴(唐天宝长安妓女,以善歌著名。后用以泛指歌女);念奴娇(词牌名。其调高亢)
读<动>
(形声。从言,卖声。本义:读书)
籀书,抽释理解书的意义
读,诵书也。--《说文》
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。--《公羊传·定公元年》
读其书。--《孟子》
相随观读,讽述以谈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又如:读法(诵读法令);读祝(祭祀时宣读祈祷文);读鞫(审判时,宣读起诉理由)
阅读
好读书,不求甚解。--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
则其读书也必专,而其归书也必速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楚人贫居,读《淮南方》。--邯郸淳《笑林》
又如:读报;默读(不出声地读书);朗读;读律(学习法律);读画(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,风格);读过(读毕);读杂志;审读(审查阅读)
说;
读,说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二》
号而读之也。--《庄子·则阳》
上学。如:读大学;走读;半工半读
读<名>
文体名。属于题跋一类。用以记心得于书后,以备遗忘
题读始于唐,跋书起于宋。--徐师曾《文体明辨》
姓
读<名>
语句中的停顿。古代诵读文章,分句和读,极短的停顿叫读,稍长的停顿叫句,今以逗号标志。也作“逗”
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援引他经,失其句读,以无为有,其可闵笑也,不可胜记也。--晋·何休《春秋公羊注疏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