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<动>
(会意。从爪从木。甲骨文,上象手,下象树木及其果实。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。本义: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)
同本义
采,捋取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俗作採。
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--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
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--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行以肆夏,趋以采荠。--《周礼·乐师》。司农注:“乐名。或曰皆逸诗。”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--晋·陶渊明《饮酒》
又如:采花;采果子;采及葑菲(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)
引申为采集;搜集;
古有采诗之官。--《汉书·艺文志》
又如:采兰赠药;博采众长;广收薄采;采了200多种矿样;采药;采珍珠;采铁;采金;采气;采油
挑选;采纳;
纳采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
昏礼始纳采。谓采择其可者也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注
嵘虽位末名卑,而所言或有可采。--《资治通鉴》
采上古帝位号,曰皇帝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采<名>
多色的丝织品。后来写作“綵”
衣必文采,食必梁肉。--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引申为彩色。后写作“彩”
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采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采缯(彩色丝织品);采服(彩色的衣服);采章(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、车舆及服饰)
文章的词藻
繁采寡情,味之必厌。--《文心雕龙》
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x;。如:兴高采烈
神色;神态x。如:风采
彩头,赌注。如:采头(赌注。采:骰子的点色。掷出得胜的点色,称“得采”、“喝采”)
益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: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)
同本义
益,饶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从水,浮于四,会意。字亦作溢。
引申为水涨
澭水暴益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在某些方面增加(如体积、数量、程度等)
损益,盛衰之始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有所广益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斟酌损益。
大有所益。--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又如:增益;延年益寿;益甲(增兵);益兵(增加兵力);益封(增加封邑);益军(益兵);益损(增减;兴革);益算(增加岁数);益赋(增加赋税)
助;补助
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扩大,加大x
民众城小,则益城。--《谷梁传》
益<形>
有益,有利。如:益鸟
富裕
其家必日益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骄傲自满-
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--《庄子》
益<副>
更加
君之疾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--《孟子》
益狎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香远益清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敌行益还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精益求精;益用伤悼(更加悲伤);益复(更加;越发);益发(更加,越发)
渐渐;
益习其怕,又近出前后(习,熟悉,习惯)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益<名>
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;;--跟“害”相对
谦得益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无益吾事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有益于身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取善之益。
又如:受益不浅
州名。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,云南省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省武都、两当,陕西省秦岭以南,湖北省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