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“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鼻子)
同本义
自,鼻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始;开头
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--《韩非子》
起源
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自顷(近来)
自<代>
自己,自我;本身;;'
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自引而起,绝袖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--《孟子》
自比于人。(“人”指信陵君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。(“度”,估计;“得”,指圆满得到;“之”,代援赵的具体措施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自疏濯淖污泥之中。(自疏,自己疏远。濯,通“浊”。淖(葮??))泥浆。)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。(其:第一人称代词,自己。陋:见闻少,知识浅薄。而:转折连词,可是,却。谨护其失: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。失:过错。)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又如:自戕(戕害自己;自杀);自呈(自首;认罪);自敝(自己困败);自各儿(自己);自凛(自身寒微);自引(自行引退;自杀)
自<介>
由;从;
自,从也。--《广雅》
自天右之。--《易·大有》
退食自公。--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出自东方。--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自去史职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自李唐以来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自张柴村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感觉何自起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自南海还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自海入侵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自从(介词。表示时间的起点)
在;于;
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。--《诗·小雅》
又如:自诸(犹其余);自余(犹其余;以外;此外)
自<副>
自然,当然
重罚不用而民自治。(自治,自然太平。)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神明自得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自见异物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自足制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自从本说。(意思是说,自然应当遵从《本草经》的说法。)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自有同志者在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自恁(自然;径自);自化(自然化育);自可(自然可以);自老(自然衰老)
本是;本来;
人之死生自有长短,不在操行善恶也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》
小人自姓崔名宁,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。--《京本通俗小说》
东家有贤女,自名秦罗敷。--《乐府诗集》
又如:自可(本来可以);自性(个性;本性);自合(自应;本该);自恁(本当)
仍旧,依然;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--唐·王勃《滕王阁》
亲自;
早自来谢项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自抱持武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王自往临视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自将三千人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又如:自鞫(亲自审讯罪犯)
别自、另外;
一板已自布字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自<连>
假如,苟。与“非”连用
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--《三峡》
又如:自这般(假如像这样)
即使,虽
乐正子春之母死,五日而不食。曰:“吾悔之。自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恶乎用吾情。”--《礼记·檀弓》
却,可是
不思量,自难忘。--苏轼《江城子·记梦》
不是俺要结果你,自是前日来时,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,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,立等金印回去回话。--《水浒传》
因为,由于
自我致冠,敬慎不败也。--《易·需》
自<动>
用;
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。--《书·皋陶谟》
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是;
女子无计可奈,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,只得从了他。--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更<动>
(形声。从攴,“更”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。丙声。本义:改变)
同本义
更,改也。--《说文》
更也,人皆仰之。--《论语·子张》
更爵洗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更皮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更姓改物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应国之称号亦更矣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
更葬也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
景公欲更晏子之宅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
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士何足宰哉!--《三国志·吕凯传》
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,更号曰晋武公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
又如:更故(更改;变改);更号(改变名位与称号);更步(改变行止);更元(更改年号);更移(变迁;改变);更徙(变迁);更法(变法);更革(变革;改革)
改,改正
此则寡人之罪也,寡人请更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既云常赦,不免皆赦除之,此非直赦其有罪,亦是与天下断,当许其更新(改过自新)。--《旧唐书·孙伏伽传》
又如:更订(改订;修订);更议(改议);更窜(窜改,改动)
更换;替代
更,代也。--《方言三》
弗用则更。--《周礼·司弓矢》
余将告于莅事者,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:除旧更新(除去旧的,用新的来代替);更王(改换帝王);更置(变动,变换);更调(调换;改换)
经过,经历x
因欲通使(大月氏),道必更(经过)匈奴中。--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其佐李揖、刘秩等皆儒生,未尝更军旅。--《新唐书·房琯传》
又如:更世(更事。阅世,经历世事);更涉(经历);更尝(亲身经历,实际体验);更履(经历;遭遇)
连续,接续
姓利相更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续也。”
又如:更相(相继;相互)
轮流;.
每有警,辄数月不就寝,使将士更休,而自坐帷幕外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更伯(轮流称霸);更王(轮番为主);更直(轮番值班);更徭(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)
偿还;抵偿;
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
报,报答;
不更厥贞,大命其倾。--《国语·晋语三》
通“梗”。阻塞;
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,曰动奸,奸动则变更矣。--《管子·九守》
更<名>
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,按时更换,叫“五更”。更鼓'
先生骨清少眠卧,长夜默坐数更鼓。--宋·苏轼《夜过舒尧文戏作》
又如:更点(指更鼓之声);更钥(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)
量词。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
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,仰头相向鸣;夜夜达五更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半夜三更
更次
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,一夜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
没一个更次,煮的肉来。--《水浒传》
宝玉又翻了一个更次。--《红楼梦》七十七回
更<副>
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,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复”、“又”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--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数千里外,得长者时赐一书,以慰长想,即亦甚幸矣;何至更辱馈遗,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?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更无六耳(再没有第三人。六耳:第三者的代称);更若(再如;倘若);更待(再等;再过)
表示程度的加深,相当于“更加”、“愈加”、“越发”等;;;
加以官贪吏虐,民日贴妇卖儿,更无休止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,相当于另外;也;;
得更求好女,后日送之。--《西门豹治邺》
更闻谁氏子,读书时,愿他日得志,廉干如古人某,忠孝如古人某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,相当于“反而”“竟然”“还是”;x
谓言无罪过,供养卒大恩;仍更被驱遣,何言复来还!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更<连>
与,和
着尽工夫是化工,不关春雨更春风。--宋·杨万里《春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