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<动>
(形声。从言,午声。本义:应允,许可)
同本义;
许,听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听从其言也。
王子许。--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。注:“诺也。”
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某知公大贤,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?--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--《书·金滕》
杂然相许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其许寡人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不可不许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遂许先帝以驱驰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特许;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;准许;默许;许认(同意,承认);许肯(应允);许允(答应)
同意,赞同;
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事先答应给予
秦王度之,终不可强夺,遂许斋五日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,指腹为婚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许香愿(对神佛有所祈求时,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);许人(应允与人);许字(许配,许婚,许嫁。都指允婚)
期望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--宋·陆游《书愤》
又如:许身(立志,自我期许)
相信
则王许之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赵岐注:“许,信也。”
给予;奉献
老母在,政身未敢以许人也。--《史记·剌客列传》
又如:以身相许;以身许国(许国:为国效命)
许<名>
处所,地方
地里又远关山阻,无计奈,谩登楼,空目断,故人何许?--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不知何许人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古国名X。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姜姓。战国初期为楚所灭。一说灭于魏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
许昌的简称X。如:许都(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,称许都。即今河南省许昌县);许洛(许昌、洛阳)
表示大约的数量
如是十许字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引之长丈许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姓
许<副>
或许,可能。如:他今天没来,许是生病了
数
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
赴河死者五万许人。--《后汉书》
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潭中鱼可百许头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许<代>
这样,这般
这江南方腊,起义已久,即渐而成,不想弄到许大事业。--《水浒传》
世间那有千寻竹,月落庭空影许长。--宋·苏轼《次韵答文与可见寄》
又如:许些(许多);许大(这样大;偌大;很大);许来大(许大);许大粗(这么大、这么粗)
何,什么
知君书记本翩翩,为许从容赴朔边?--唐·杜审言《赠苏绾书记》
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