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<名>
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:供行走的道路)
同本义;;
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:“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道;车道;康庄大道;道友(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);道店(设在道路旁的旅店)
道德,道义、正义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伐无道,诛暴秦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道光(道德的光辉);道术(道德学术;又指医道、医术)
道教的教义'
豪家少年岂知道,来绕百匝脚不停。--韩愈《华山女》
道教;道士;
阿兄形似道,而神锋太俊。--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
二郗奉道,二何奉佛;皆以财贿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又如:道情(道士所唱的歌,以警世劝善为内容);道疏(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),道粮(道士的口粮);道行(僧道修炼的功夫)
线条或细长的痕迹。如:画一条斜道儿
路程;行程
日夜不处,倍道兼程。--《孙子·军争》
又如:远道,近道;道里睽隔(两地离得很远)
方式,方法;技能;
为开其资财之道也。--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向时之士也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策之不以其道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又如:生财之道;养生之道;道艺(道业。谋生手段;职业;工作)
水流通行的途径;。如:河道;水道
地域的区划名。汉制,县有蛮夷的称“道”。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。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。如“凤庐道”
学术或宗教教义;;
悦周公、仲尼之道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,吾终当有以活汝。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又如:传道;道书(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)
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
脩道而贰,则天不能祸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臣之所好者,道也;进乎技矣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方向;志向;;
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志同道合
道<动>
说,讲;;
万户侯岂足道哉!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不足为外人道也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:常言道;能说会道;一语道破;道定(说定,说准);道话(谈话,说话);道达(说清楚,讲明白;表达,传达);道知(告知,说明);道丧(报丧)
表示x。如:道慰(表示慰问之意);道罪(认错;赔不是)
取道,经过;
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里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又如:道经(路过)
引导,疏导
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道民之门,在上之所先。--《管子·牧民》
乃学辟谷,道引轻身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料;想,以为
刘太公惊呆了,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,劝那大王,却听的里面叫救人。--《水浒传》
道<量>
用于长条形的东西。如:一道河(沟、山泉);一道虹;万道金光
用于门、关口等的阻拦的物。如:一道门(关);一道水闸;一道墙(防线、铁丝网、篱笆、屏风);头道幕不要落,落二道幕
用于某些分次、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。如:一道命令;来了一道公文;两道算术题;考了五道题
次。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。如:洗了三、四道都没洗干净
道<介>
从,由
诸使者道长安来。--《汉书·淮南传》
高<形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楼台重叠之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从“高”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。本义:离地面远;从下向上距离大)
同本义;
高,崇也,像台观高之形。--《说文》
巽为高。--《易·说卦》传
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。--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高平(指土地高而平);高丘(高的土山);高坛(高耸的祭坛);高燥(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)
等级在上,超越流俗或标准;;;
轻辞天子,非高也,势薄也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高世(高出世人);高仙(崇高的仙人);高作(高着;绝招);高轨(高尚的规范、崇高的典范);高品(品德高尚的人,技艺高超的人)
敬称,称别人的事物
高台未倾,爱妾尚在,悠悠尔心,亦何可言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高情远致,弟子早已伏膺。--《晋书·孙楚传》
素不相识,动问官人高姓大名?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高邻(对邻居的敬称);高作(大作。对他人诗文的敬称);高喻(敬称他人的教谕);高诲(尊称别人的教诲)
空泛,不切实际;
孔公诸清谈高论,嘘枯吹生,并无军旅之才,执锐之干。--《后汉书·郑太传》
又如:高言(夸大不实的言论);高虚(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);高沧(不实的言谈。即空谈)
年长,年老;
且陛下春秋高,法令亡常,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。--《汉书·苏武传》
又如:高寿;高龄
高大;远大;盛大;;
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醲而饫肥鲜者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:高殿(高大的殿堂);高台(高大的楼台或台榭);高榭(高大的台榭);高坟(高大的坟墓);高廪(高大的米仓);高馆(高大的馆阁)
声调激越;
有吏夜扣门,高声催纳粟。--唐·白居易《纳粟》
又如:高咏(吟咏时声音激越);高鸣(高声鸣叫)
通“膏”
肥沃,膏腴;
张禹为人谨厚,然内殖货财,多买田至四百顷,皆泾渭溉灌,极高腴上贾。--《汉纪·孝成纪三》
甘美
高粱之变,足生大丁,受如持虚。--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
高<名>
由下至上的距离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:标高;加高;增高
高处
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通“膏”。膏肓,古代医学指心下
爰从寝疾,遽致高肓。--吴《寻阳公主墓誌》
通“郊”。泛指城外,野外;
仲春之月:玄鸟至。至之日,以太牢祠于高禖,天子亲往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姓
高<动>
加高,提高;
高其闬闳,厚其墙垣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欲居之以为利,而高其直,亦吾售者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高发(官位高升);高捷(科举考试高中);高枕(加高枕头)
尊崇,敬重
世上所高,莫若皇帝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愈穷愈荣,虽死,天下愈高之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贵财贱义,高富下贫。--《汉书·地理志》
远离,隐居;
赋诗归来,高蹈独善。--南朝宋·颜延年《陶征士诔》
又如:高步(脱离世俗,迈向高远的理想);高逝(远离世俗,不求名利;远去);高声栖(远居山林,不问俗事);高遁(避世而隐居山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