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<名>
(会意。从田,介声。本义:边垂,边境)
同本义
界,境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田畔也。
界,垂也。--《尔雅》
田边谓之界。--《急就篇·顷町界亩》颜注
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。--《墨子·号令》
去门十里以为界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至燕南界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迎公子于界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境界危恶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界分(分界处;地界);界约(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);界贼(扰乱国境的盗贼);界至(指边界)
界限;范围x
是非之封界,分职名象之所起。--《荀子·正议》
求而无度量分界,则不能不争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奢俭之中,以礼为界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
又如:界说(逻辑名词。即定义);界身子(北宋开封的一街巷名,为当时的商业区);界程(界限和范围);界墙(作为分界的墙壁)
指某一特殊的境域
蓬莱仙界海门通。--刘沧《宿题天霁寺诗》
又如:境界;上界;下界;外界;租界
职业、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。如:各界;知识界;新闻界;教育界
自然界物质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。如:植物界;动物界
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,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。界以下为系。如:古生界
书纸上的行格,上下框为栏,直行为界。如:界方(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,也叫“界尺”);界行(纸或绢上的直行格);界笔(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)
界<动>
毗邻,毗连;接界
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又如:东界黄海;界边(边界相接);界天(接天)
划分
瀑布飞流以界道。--孙卓《游天台山赋》
又如:界破(划破);界别(划分;区别);界朱(用红笔划成行格);界路(交叉路口);界断(划断;分开)
离间;
范雎界泾阳,抵穰侯而代之。--扬雄《解嘲》
隔开。如:界断(分隔开);界稻(农历十一月播种,次年四月收获的一种界于两年之间的稻);界隔(隔开);界障(界隔的屏障)
备<形>
(形声。从人,備(衢??))声。本义:谨慎、警惕)
同本义
事戒不虞曰知备。--《大戴礼记·小辨》
备者,国之重也。--《墨子·七患》
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貌若傥荡不备,然心甚谨密。--《汉书·史丹传》
又如:傥荡不备(行为无拘无束,不谨慎)
完备;齐备
备,具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三》
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--《易·系辞》
前人之述备矣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众妙毕备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圣心备焉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请备述之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又如:德才兼备;完备(齐备)
通“惫”。疲乏;困顿-;
修容而以言,耻食以上交,以避农战,外交以备,国之危也。--《商君书·靳令》
孔子穷于陈蔡之间,七日不尝食,藜羹不糁,宰予备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人》
备<动>
准备;预备
宗人举兽尾告备。--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
备物以将形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犹得备晨炊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有奇字素无备者,旋刻之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又备经年裹物之用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又如:备马;备他充饥;备办;备课
防备;戒备
无所不备,则无所不寡。--《孙子·虚实》
远主备之,无乃不可乎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
又如:守备(防守戒备);备水(防备水患);备灾;备患(防备祸患)
储备
而设法备贮弹药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备料;备藏(收藏)
提供或装备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
事异则备变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;备榜(张榜;出榜)
凑数;充数;
吾尝备位将相。--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
又如:备位(居官的自谦之词);备员(凑数,充数)
守备。如:备伍;备守(守备之器用);备边;备卫
备<名>
设备;设施;
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
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
又如:军备;装备
备<副>
全部;完全;尽;
农事备收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诸侯备闻此言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备极欢洽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备极护爱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