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
梵佛学用语又作南牟。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“南无”,并常用来加在佛名、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,表示对佛法的一种尊敬
南〈名〉
(象形,甲骨文字形,是钟镈之类的乐器。①本义:乐器。《诗·小雅·鼓钟》:“以雅以南。”②方位词)
方位名。和“北”相对
南,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。--《说文》
出户南望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南抚夷越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旌麾南指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南极潇湘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南薰(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);南离(南方)
南方;南面
阮仲容步兵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。--《新说新语·言语》
又如:南风(南方势力);南酒(黄酒,南方酿造);南宗(佛教指南北二宗,南宗为六祖惠能所创立);南夏(泛指中国的南部);南客(客居南方);南浦(南面的水边);南琛(南方所产的珍宝);南乡(南方);南邻(古指南方金邻国;南边的近郊);南荣(房屋的南檐;南方之地);南鄙(南方边境地区);南迁(迁都南方);南徼(南方边陲);南馔(南方口味的菜肴);南关(南方的关塞)
官爵名。通“男”
郑伯,男南也。--《孔子家语·正论解》。注:“南,《左传》作男,古字作男,亦多用作此南,连言之,犹言公侯也。”
对《诗经》中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的简称
周始二《南》,《风》兼六代。--《晋书》
姓
南〈动〉
向南走;向南移动
因遗策,南取汉中,西举巴蜀,东割膏腴之地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
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。
又如:南辕(车辕向南)
南〈副〉
向南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--曹操《短歌行》
南面称帝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又如:南奔(向南奔跑)
南半球
赤道圈将地球面分成两个半球中的南边一半
南北
∶北方和南方
∶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
南边
南面口∶南方
南部
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靠南边的那部分土地
广州位于广东省南部
南朝
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
南朝四百八十寺。--唐·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
南朝自武昌至京口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南方
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或国家(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)
今南方(川之西南、滇之北部)已定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南风
;从南边吹来的风
南宫
复姓
南瓜
;一年生草本爬蔓植物,茎的横断面呈五角形,叶子心脏形,开黄色喇叭形花,果实圆形或梨形,嫩时绿色,成熟时赤褐色
南冠
俘虏的代称
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“南冠而絷者谁也?”有司对曰:“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”--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。杜预注:“南冠,楚冠也。”
后世以“南冠”代被俘
南郭处士
-假托的人名。郭,外城墙,南郭,即指南城。处士,有品德有才学而没有作官的人
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。--《韩非子·内诸说上》
南国
;祖国的南部
南海
亚洲东部三大边缘海之一。位于中国广东、广西之南和马来群岛之间,面积360万平方公里,平均深度1212米。是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经海域,海底大陆架藏有石油资源。海南岛、东沙、西沙、中沙、南沙等岛屿在此海内
南海
县名,在广东省境内,现已并入广州市
对康有为的尊称,其字亦为南海
南海之生死未可卜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南货
(,.)南方的特产
南极
(1)∶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(2)∶地球上最南的一点,地轴的南端
指磁铁∶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
南极潇湘
XX南面直到潇水、湘水。潇水是湘水的支流。湘水流入洞庭湖。极,尽
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。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南柯一梦
();;唐代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享受富贵荣华,醒来后发现乃一场大梦,大槐安国原来是大槐树下蚁穴。后用此典故比喻梦幻境界的事
南岭
广西、广东北部、湖南、江西南部的山系的总称,又称“五岭”。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,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左右。山间隘口为南北交通要道。有色金属储量丰富,为世界上最集中的钨矿产地
南美洲
美洲大陆的南部
南门
朝南的城门
烧其南门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唐长安大集市的南门
市南门外泥中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南面
;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天子、诸侯见群臣,或卿大夫见僚属,皆面南而坐。帝位面朝南,故代称帝位
圣人南面而听天下。--《易·说卦》
凡人有此一德者,足以南面称孤矣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南面召见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宰执以下,俱使之南面上坐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南亩
指田野
转而缘南晦(晦,同“亩”)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引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南腔北调
()x指夹带有地方口音的语言
南沙群岛
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、岛礁最多、散布最广的群岛。属海南省。主要岛屿有太平岛、南威岛、中业岛、景宏岛、鸿麻岛、费信岛、马欢岛、阳明礁、百安滩、礼乐滩、海马滩等,以太平岛为最大(面积0.5平方公里)。向为广东、海南两省渔民捕鱼的场所。富热带资源,产海藻、海绵、海参、墨鱼、玳瑁和鸟粪等
南唐
五代时十国之一。公元937年李昪(楢溄????)代吴称帝,建都金陵(今江苏南京),国号唐,史称南唐。传至李煜(鑹??),公元975年为宋所灭
南唐为奉化军节度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南山
指终南山,在陕西省西安市南
南温带
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温带
南亚
亚洲南部地区
南亚次大陆
南亚次大陆
也叫“印巴次大陆”或简称“次大陆”。面积约410万平方公里。东濒孟加拉湾,西滨阿拉伯海,南临印度洋。北为高山区域,中为印度河-恒河平原,南为德干高原。人口近8亿,使用200余种语言。次大陆上有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国、尼泊尔、不丹、锡金等国
南阳
郡名,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南阳西鄂
X南阳,郡名,西鄂,县名,今河南南召县南
张衡字平子,南阳西鄂人也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南洋
,指南洋群岛一带的地方
南夷
指屈原流放所经之地,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,所以称为南夷
哀南夷之莫我知兮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南辕北辙
-'∶与事实相反,背道而驰
使南辕北辙,无苦征途。--《福惠全书》
,∶截然相反
南针
∶指南针
()∶喻指导人们正确发展的证据
征<动>
(形声。从彳,正声。从彳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甲骨文从彳,从足。本义:到很远的地方去,远行)
同本义
徴,正行也。从辵,正声。或从彳。--《说文》
征,行也。--《尔雅》
壮于趾征凶。--《易·大壮》
而月斯征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
先王卜征五年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。注:“谓巡狩征行。”
肃肃宵征,夙夜在公。--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
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--古乐府《木兰词》
孤蓬万里征。--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
又如:征鼙(征战的军鼓);征衣(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);征客(游子。同征人);征鸟(远飞的鸟);征盖(远行的车);征夫(远行的人;出征的士兵)
征伐,发兵讨伐x
征者,上伐下也。--《孟子》
奉辞伐罪曰征。--《书·允征》
桓桓于征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一曰征。--《周礼·太卜》。司农注:“谓征伐人也。”
挟天子以征四方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征诛(征讨诛戮);征阵(战阵);征讨(讨伐);征略(征战略地);征剿(犹征讨)
争夺,争取;
不为征利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征收
宣德间,宫中尚促织之戏,岁征民间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征榷(征税与专卖);征役(征税与劳役);征缮(谓征收赋税,整顿武备);征敛(亦作“征敛”)
征<名>
赋税x
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征役(赋税与徭役)
姓
征<动>
(会意。从微省、壬。行于微而闻达。本义:征召)
同本义;
徵,召也。--《说文》
徵,召也。--《尔雅》
以量度成贾而徵徴。--《周礼·司市》
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。--《周礼·县正》
徵唯所欲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
王使来徵聘。--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
发征期会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征拜郎中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征拜尚书。
又如:征引(征召引用);征令(征召及施令);征吏(谓召用佐吏);征车(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);征守(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)
求取;索取
物贱之征贵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贵之征贱。
岁征民间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会征促织。
又如:征乞(求取);征索(索取);征须(求取);征贿(求取贿赂);征求(求索)
追究;追问;;x
寡人是征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证明;验证
念用庶征。--《书·洪范》
征为五声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用牲,加书征之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
怪其无征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又如:征验;征圣(验证于前圣的遗教);征象(验证);征效(效验)
征<名>
征兆;迹象
明征定保。--《书·胤征》
休征嘉应。--《汉书·平帝纪赞》
候善恶之征。--《汉书·艺文志》
征兆必报。--《汉书·儿宽传》
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。--《荀子》
征于色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又如:征迹(迹象);征怪(怪异的征兆);征咎(灾祸的征兆);征候(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,征兆);征效(征兆)“徵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