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<动>
(会意。从二火。本义:火苗升腾)
同本义
炎,火光上也。--《说文》
火曰炎上。--《书·洪范》
秉畀炎火。--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
南有炎火千里。--《楚辞·大招》
顷之,烟炎张天(炎,通“焰”,火焰)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炎上(火焰向上;火向上燃烧)
焚烧
大炎昆冈,玉石俱焚。--《书·胤征》
今时复旱,如炎如焚。--《后汉书》
炎<形>
炎热,酷热;
赫赫炎炎。--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。传:“热气也。”
南方曰炎天,又东北曰炎风。--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
观炎气之相仍兮,窥烟液之所积。--《楚辞》
夏炎百木盛,阴郁增埋覆。--唐·韩愈《南山》
又如:炎暑(炎热酷暑);炎天(大热天);炎魃(旱鬼);炎威(夏天酷热的威势);炎月(暑月);炎辰(炎热的日子);炎兵(喻酷热);炎冷(犹冷热);炎序(炎夏季节)
红色。如:炎卉(鲜艳的花草);炎波(红色的波浪);炎霞(红色的霞光)
炎<名>
炎症。如:嗓子发炎;喉炎;扁桃腺炎
指炎帝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。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。原居姜水流域,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。一说炎帝即神农氏。如:炎皇(炎帝神农氏);炎轩(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)
汉朝。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,火曰炎上,故以“炎”指汉朝。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。如:炎正(汉朝);炎宋(赵宋自称以火德王,故称炎宋);炎运(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);炎祚(指汉或宋的国统);炎纪(汉朝年代)
比喻炙人的权势。如:炎贵(权势显赫,贵重)
南方。如:炎方(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);炎丘(南方炎热的山地);炎邦(南方炎热之国)
火。如:炎德(火德);炎海(火海);炎山(传说中的火山)
太阳。如:炎精(太阳的别称)
城<名>
(会意。从土,从成,成亦声。本义:城墙)
同本义。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。一般分两重,里面的叫城,外面的叫郭,城字单用时,多包含城与郭。城郭对举时,只指城
城,所以盛民也。--《说文》
城郭沟池以为固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使老弱女子乘城。--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
百雉而城。--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天子周城,诸侯轩城。”
城为保民为之也。--《谷梁传·隐公七年》
城者,可以自守也。--《墨子·七患》
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--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
又如:城内;城外;万里长城;城守(据城守御);城曲(城墙角落的地方);城铺(城上巡查的岗位);城堵(城墙)
古代王朝国都、诸侯封地、卿大夫采邑,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。皆可称城
邑曰筑,都曰城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又如:城大(一城的长官。即城主);城主(一城之主);城辇(帝王所居的都市。也泛指京城);城禁(城市的警戒防卫)
城市
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东城,西城;城雕(城市雕塑)
国
土国城漕。--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城<动>
筑城
今吴是惧而城于郢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又如:城郭国(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);城干(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)
守城
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,城嘉陵江南。--唐·孙樵《书何易于》
又如:城寨(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);城操(备边;备边士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