浚<动>
(形声。从水,雋声。本义:从水中挹取)
同本义
浚,抒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抒者,挹也,取诸水中也。”
疏浚;深挖
封十有二山,浚川。--《书·舜典》
冬,浚洙。--《春秋·庄公九年》
浚之者何?深也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九年》
浚沟渠。--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浚其源泉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浚吴淞白茆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浚池(挖掘或疏通护城河);浚治(疏浚);浚流(疏浚河流);浚泻(疏浚使排泄)
压榨,取出汁水或内含物
浚民之膏济以实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又如:浚削(榨取;搜刮);浚财(搜刮钱财)
治理。如:浚明(明治,治理清明)
浚<形>
深
浚恒。--《易·恒传》
莫浚匪泉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
冬,浚洙。--《左传·庄公九年》
又如:浚谷(深谷);浚堑(深沟);浚窥(深入窥察);浚泽(深泽);浚照(水深而明澈);浚流(深流)
急。如:浚恒(谓求之太过,超出恒常);浚湍(急湍);浚濑(湍流);浚发(迅速开发)
浚<名>
古水名。今湮。故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
春秋时卫邑,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
浚泥船
挖泥船
浚渫
疏浚
恒<形>
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
同本义;
恒,常也。--《说文》
恒者,久也。--《易·序卦传》
恒,德之固也。--《易·系辞下传》
无恒安处。--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以求其恒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
寻常;普通;
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--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人恒状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
恒〈名〉
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。如:有恒
规律;法则。如:恒式(常规;常法);恒典(常典;常制);恒例(常规,惯例);恒规(常规)
即恒山。古山名,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。五岳中的北岳
五岳:华、岱、恒、衡、嵩。--张华《博物志》
恒〈副〉
经常,常常
人恒过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国恒亡。
恒答言见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又如:恒谈(常谈);恒常(常常;经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