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<量>
(会意。从一,兩平分。兩亦声。本义:二十四铢为一两)
同本义,16两为1斤。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。05千克,十钱一两,十两一斤
两,二十四铢为一两。--《说文》
衡权…本起于黄钟之重。一龠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,两之为两,二十四铢为两,十六两为斤。…两者,两黄钟律之重也。--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
双。用于鞋娄
一两棕鞋八尺藤,广陵行遍又金陵。--唐·戴叔伦《忆原上人》
匹(长四丈)
归夫人鱼轩,重锦三十两。--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通“辆”。车一乘,,.
武王戎车三百两。--《书·牧誓·序》
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--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
两<数>
二
参天两地而倚数。--《易·说卦》
以九两系邦国之民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。注:“两,犹耦也。”
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陈胜佐之,并杀两尉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途中两狼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两军人马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两骑来是谁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又如:两个人;两扇门;两夫妻;两头猪;两没(两者一起死亡);两肉(两只牛);两替(两批);两考(官吏的两次考绩);两榜(明清以会试(考进士)为甲榜,乡试(考举人)为乙榜,由举人考中进士,叫两榜进士,简称“两榜”)
双方;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;;
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今兄弟遘恶,此势不两全。--《三国志·魏志》
两儿齐哭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
两股战战。
两鬓苍苍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又如:势不两立;两败俱伤;两相情愿;两袒(袒露双肩,女子兼适两夫家);两珥(指日、月两旁的光晕);两阵(亦两阵。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);两握(指双拳);两视(同时看两件事物);两雄(两者一起强大);两仪(指天地);两交婚(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)
表示不定数,多与“一”或“三”前后连用,义为少量;
两三点雨山前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竹外桃花三两枝。--宋·苏轼《惠崇春江晚景》
拨弦三两声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如:两三(几个。表示少量);两言(三言两语)
两<副>
同时兼具两方面,双方,两下里();;
目不能两视而明,耳不能两听而聪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两兼(兼具两方面);两礼(双方免礼);两誉(夸奖双方);两让(双方各自责让)
两<动>
等同;比并
御下,两马,掉鞅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两大(两者并大);两帝(两个天子并立);两当(两者相当)
德<动>
(形声。从彳,惪声。从“彳”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登高,攀登)
同本义
德,升也。--《说文》
君子德车。--《易·剥》虞本。按,与剥庐对文。登也,升。君子以顺德,亦本字。
感激
然则德我乎。--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
通“得”。取得,获得
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--《老子·四十九章》
是故用财不费,民德不劳。--《墨子·节用上》
德〈名〉
道德,品行;;
德,德行。--《篇海类编》
德行,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,施之为行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注
德何如可以王矣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六三德。正直、刚克、柔克也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注:“至德,敏德,孝德也。”
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无德不贵,无能不官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又如:德薄(德行浅薄);德望(品德与名誉);德器(德行器量);德被四方(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);德薄望浅(谦词。品德低下,名望轻微);德门(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);德誉(道德声誉);德馨(道德芳馨);德艺(道德与才艺);德操(道德操行)
恩惠;恩德;
是不敢倍德畔施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恩也。”
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德施(恩惠;恩泽);德惠(德泽恩惠)
仁爱;善行。如:德意(善意);德政(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);德法(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);德厚(仁厚)
心意;。如:同心同德
福
百姓之德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