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〈形〉
(会意。从“女”在“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:安定;安全;安稳)
同本义;;;
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又如: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地睡觉);安帖(安定;平静;妥帖);安席(安稳地坐着;安静入睡)
安逸,安乐
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君子食无求饱,居主安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。
又如:安佚(安闲舒适);安堵(安居,不受骚扰);安坦(安心舒坦)
安详,从容不迫。如:安童(僮仆,小厮);安娴(安详文雅);安谛(安详审慎);安矜(安祥稳重);安俟(安心等待);安宜(稳重)
安宁
毅良久稍安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。
又如:安生(安宁);安豫(安宁快乐);安淳(安宁淳朴);安休
缓慢
安步以当车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又如:安步(缓步徐行);安行
安〈动〉
使安定
与魏质以安其心。--《韩非子·存韩》
可以为富安天下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安身立命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。
又如:安神(使心神安定);安国(安邦定国;安定的邦国);安民(安定人民生活);安邦(安定国家);安内(安定内部)
安抚,安顿抚慰
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安。--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。
又如:安存(安抚存恤);安恤(安抚体恤);定人(安抚人民);安辑(安抚)
安排;安置
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。--《三国演义》。
又如:安席(入座敬酒);安座(安席)
安心。习惯、满足于
始而惭焉,久而安焉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郊境之内,民不安业。--《三国志·司马郎传》。
又如:安于现状;安业(安于本业);安命(顺从命运安排)
安装;x
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。--诸葛亮《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》。
又如:安电灯;安刀把儿
存着…心,怀有某种不好意图。如:黄鼠狼给鸡拜年,没安好心
安〈副〉
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怎么”
尔安敢轻吾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安与项伯有故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安〈名〉
“安培”的简称
用于外国语的音译。如:安琪儿;安拉;安第斯山
姓
安〈代〉
谁;何;什么;;
安忠?忠王。安信?信赏。安敢?敢去不善。--《孙膑兵法·纂卒》
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?--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吾谷为难,安始而可?--《国语·晋语》
哪里,何处
沛公安在?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。(即“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”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南方周易程序
..
咨询电话:020-34771385
力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耒形,有柄有尖,用以翻地。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。“力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体力,力气)
同本义;
力,筋也。像人筋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筋下曰:肉之力也。二篆为转注。筋者其体,力者其用也。
其行之以货力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筋骸强者也。”
力农数耘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勤作之也。”
有力如虎,执辔如组。--《诗·邶风》
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以缚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四肢无力;力人(力气很大的人);力尽神危(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);力软筋麻(力尽筋疲。筋疲力尽);力屈(力竭);力尽(力气用尽);力竭(力气用尽)
力量;;
战疾力。--《汉书·灌婴传》。注:“强力也。”
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朽蠹不胜刀锯力,匠人虽巧欲何如?--韩愈《题木居士》
盛夏力作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如:力劣(力量薄弱);力薄(力量薄弱)
能力;
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,顾力不能耳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又如:理解力;才力(才能;能力);脑力(人的记忆、理解、想像等的能力);力用(能力和作用);力怯(力小胆怯)
威力;权势;;
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权力(政治上的强制力量);暴力(强制力;武力);力征(以武力征伐);力正(以武力征伐);力制(以权力统御、控制);力攻(以武力攻伐);力役(以武力征伐);力政(以武力为政,暴政)
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。如:摩擦力;斥力;引力;合力;冲力;压力;阻力;推力;拉力
劳役;仆役;;()
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--《论语》
又如:力役(劳役);力征(力役之征)
本指制法成治之功,后泛指功劳
事功曰劳,治功曰力。--《周礼》
拥佑太子,颇有力焉。--《汉书》
兵士
率见力决战。--《宋书·谢诲传》
姓
力〈动〉
勤;致力,努力;从事于
古训是式,威仪是力。--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力周公正先天下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注:“勉力也。”
郡中莫不耕稼力田。--《汉书·召信臣传》
又如:力农(从事于农业);力田(致力耕种);力耕(努力耕作);力碌碌(匆忙的样子)
役使;
视贱躯之可力,倾尽而为。--宋·叶适《湖南运判到任谢表》
又如:力役(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,是徭役的一种;服役;干体力活);力伐(力攻顽敌;力攻智取);极力指摘、驳斥
力<副>
尽力,竭力;';'
楼船力攻烧敌。--《汉书·南粤王传》
游子常贫苦,力子天所富。--《后汉书·樊晔传》
力请客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力主变法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力摧豪强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力叮不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力正(尽力匡正);力子(勤勉力行的人);力田(致力农耕);力疾(尽力支撑着病体);力战(全力作战);力邓(勉强,奋力);力力碌碌(勤敏的样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