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
带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。下面象垂下的须子,有装饰作用。本义:大带,束衣的腰带)
同本义
带,绅也。上象系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从重巾。--《说文》
不说带。--《仪礼·士虞礼记》
之子无带。--《诗·卫风·有狐》
带裳幅舄。--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
王遂披襟解带,留连不能已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子墨子解带围城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又如:带冕(大带和冠冕);带围(腰围,腰带);带钩(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。形状一端曲直,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。有动物形的,也有铸花纹的);带头(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,常镶以金、玉等装饰物)
泛指狭长形条状物
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裤带;鞋带
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。如:温带
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。如:海洋滨岸带;南方生物带
以某种特殊性质、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(如岩石)的分带、分层或层系。如:饱和带
轮胎。如:车带;里带;外带
妇科病名。如:白带;赤带
带<动>
佩带
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带刀升座。--《隋书·礼仪志》
带长铗之陆离兮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如:带甲(披戴盔甲的将士;又比喻战乱);带剑;带刀
携带
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,未展归家,遂带以从军。--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
应元带刀鞬出,跃马大呼于市曰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。又指具有…作为属性或特征。如: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
抚养。如: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
引导某人或某物。如:带将(带,领);你带路,我们跟你走
兼管;;
谢为太傅长史被弹,王即取作长史,带晋陵郡。--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。如:带叶子的橘子
带
帶<连>
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,相当于“又”。如:他连说带比划的,就交上朋友了;带口(随口)
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
你不是常常说,你才三十带点,日子还很长么?--沙汀《困兽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