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<副>
交互;互相;
故曰教学相长也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--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
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--汉·苏武《留别妻》
当国者相见。--宋·文天祥《<指南录>后序》
与北骑相出没。
袁人相聚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父子相保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鸡犬相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更相庆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里人相庆
青山相对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水石相搏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两相思,两不知。--南朝宋·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又如:相叙契阔(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);相思锦色(红豆又称相思豆。即红豆色)
共同;
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相勠力劫昭公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又如:上下相安
递相;先后;
死者相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相传以为雁荡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络绎相属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又如:父子相传;相寻(连续;不断);相及(犹相继)
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
表自称
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表对称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亲友如相问。--唐·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表他称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杂然相许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相委而去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莫相知。(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则噪而相逐。(相逐,追逐他。相,特指代词,单指毛一鹭。)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相唤(招呼);相牵(牵来;捆绑);相招(招来;引来)
相<动>
相差
三王五霸,其所道不过爵禄,而功相万者,其所道明也。--《商君书·错法》
又如:相万(相差万倍。极言相差之大);相绝(相差极大);相远(相异;差距大)
亲自观看。如:相媳妇(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);相机(察看当时情况,寻找有利时机)
并<动>
(会意。《说文》:“从二立。”金文字形,为二人并立之形。本义:并行,并列)
同本义
並,併也。从二立,会意。今隶作並。--《说文》
並行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
並立则乐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俄而並乎尧舜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並纽约用组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並驱从两肩兮,揖我谓我儇兮。--《诗·齐风·还》
並驾齐驱,而一毂统辐。--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
且夫尧、舜、桀、纣千世而一出,是比肩并踵而生也。--《韩非子·难势》
又如:并列;并肩作战;并介(不论穷富,都能耿介于守。兼利天下叫并,孤介自守叫介);并夹(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);并封(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);并心(同心)
合并(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);
并力西向。--苏洵《六国论》
遂以周瑜,程普为左右督,将兵与备并力逆操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并一而不二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。--《汉书·艺文志》
今野兽并角。--《汉书·终军传》
又如:兼并(容纳合并);并叠(收拢;拼凑);并坐(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);并兼(合并;并吞)
兼并;并吞x
秦初并天下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巨是凡人,偏在远郡,行将为人所并,岂足托乎!--《资治通鉴》
魏并中山。--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
又如:并火(即“拼伙”。同伙拼杀);并卷(兼并席卷)
具备
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,四者难并。--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》
通“屏”,“摒”。排除
至贵,爵国并焉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相同;
行与世异,心与欲并。--嵇康《卜疑集》
并<副>
全,全都;
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。--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二人并有愧色。--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并然(完全);据我了解,事情并不是这样
一起;一齐;同时;
陈胜佐之,并杀两尉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刘备周瑜水陆并进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并举;并日而食(两天只吃一天的饭);并存不悖(同时存在而不冲突)
并<连>
并且,连;
杖至百,两股间浓血流离,并虫亦不能行捉矣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
和,以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