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〈名〉
(形声。从土,尚声。“尚”有“高”义。本义:殿堂。高于一般房屋,用于祭献神灵、祈求丰年)
同本义;
堂,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曰堂,汉以后曰殿。古上下皆称堂,汉上下皆称殿。至唐以后,人臣无有称殿者矣。”
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--《说文古本考》
立于西堂。--《书·顾命》
吾见封之若堂者矣。--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堂形四方而高。”
王坐于堂上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燕坐于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观其坐高堂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华堂旅会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:堂上(殿堂上);堂下(宫殿、厅堂阶下);堂宇(殿堂的顶棚);堂事(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);堂阶(堂下的台阶);堂阁(殿堂楼阁);堂廉(殿堂的侧边)
后泛指房屋的正厅
审堂下之阴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堂前松柱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崔九堂前几度闻。--唐·杜甫《江南逢季龟年》
堂有炼珍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堂轴(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);高堂(高大的厅堂);堂户(门庭之内);堂筵(堂中坐席);堂坳(堂的低处;泛指低洼之处);堂扁(厅堂上的题额);堂室(厅堂和内室);堂前(正房前面;正厅);堂房(堂和房)
旧时官府议论政事、审理案件的地方;
宾客满堂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如:堂参(于公堂上参谒上司);大堂(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);过堂;堂食(堂馔。堂餐。唐时政事堂的公膳);堂案(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);堂厨(政事堂的公膳房)
尊称别人的母亲。如:令堂;萱堂
用于商店、厅事、书斋名称,,.。如:同仁堂;杜甫草堂;春在堂
也指署事的官吏。如:堂官(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);都御史称都堂;尚书称部堂;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
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
外堂即向东之坞。--《徐霞客游记》
佛堂。如:堂头(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);堂头和尚(僧寺住持)
堂〈形〉
在外表、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。如:堂堂大丈夫;堂而皇之,堂哉皇哉(形容公然、大模大样或有气派)
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。如:堂族(关系较远的同族);堂姊妹
高显的样子
刊层平堂,设切崖。--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堂〈量〉
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。如:一堂课;一堂家具
城<名>
(会意。从土,从成,成亦声。本义:城墙)
同本义。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。一般分两重,里面的叫城,外面的叫郭,城字单用时,多包含城与郭。城郭对举时,只指城
城,所以盛民也。--《说文》
城郭沟池以为固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使老弱女子乘城。--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
百雉而城。--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天子周城,诸侯轩城。”
城为保民为之也。--《谷梁传·隐公七年》
城者,可以自守也。--《墨子·七患》
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--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
又如:城内;城外;万里长城;城守(据城守御);城曲(城墙角落的地方);城铺(城上巡查的岗位);城堵(城墙)
古代王朝国都、诸侯封地、卿大夫采邑,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。皆可称城
邑曰筑,都曰城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又如:城大(一城的长官。即城主);城主(一城之主);城辇(帝王所居的都市。也泛指京城);城禁(城市的警戒防卫)
城市
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东城,西城;城雕(城市雕塑)
国
土国城漕。--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城<动>
筑城
今吴是惧而城于郢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又如:城郭国(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);城干(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)
守城
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,城嘉陵江南。--唐·孙樵《书何易于》
又如:城寨(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);城操(备边;备边士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