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<名>
(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: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)
同本义
邦,国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书序云:‘邦康叔,邦诸侯。’论语云:‘在邦域之中’。皆封字也。”
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
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”按,散文邦国亦通。
利用为依迁邦。--《易·益》
协和万邦。--《书·尧典》
以畜万邦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后非众罔与守邦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汉避高祖讳,多以国易之
且在邦域之中矣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
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--《书·五子之歌》
及公子返晋邦、瘵兵伐郑,大破之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又如:邦畿(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);邦家(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);邦国(诸侯的封国。大的叫邦,小的叫国,后泛指国家)
泛指国家;
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--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(治)于家邦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唯求则非邦也与?--《论语·先进》
又如:邻邦;盟邦;邦典(国家的法令制度)
疆界,边界。如:邦墓(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)
国都,大城镇
逼迫迁旧邦,拥王以自疆。--《悲愤诗》
泛指地方
负海之邦,交趾之土,谓之南裔。--《博物志》
姓
邦<动>
封,分封
设五等,邦群后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义<名>
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“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“羊”表祭牲。本义: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同本义;;
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义不杀少。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情谊;
违情义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无情无义;忘恩负义;义义合合(团结和睦);义让(为顾及情谊而相让);义友(结义或聚义的友辈);义兄弟(结义的兄弟);义气(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)
意义;意思
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词义
理。如:义以成命(国家的法令,必以义理为依据,方能施行);义薄云天(义理高厚,直达云天。形容道义极为隆盛)
姓
义<形>
名义上的;;
隐士赵逸,来至京师,汝南王拜为义父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
又如:义子(非亲生之子,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);义父(经拜认为父。非亲生之父,即干爹,假父)
与志愿者有关的;由志愿者组成的。如:义状(起义的状子);义军;义从(志愿的随从)
善;美
宣昭义问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义问(善声;美好的声誉);义荣(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);义心(常存节义的心境)
用于施舍、救济的;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。如:义庄(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,作为族产,以供祭祀办学、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);义田(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)
假的。如:义杖;义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