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<名>
(会意。从人,从二。右边的二是重文。本义:博爱,人与人相互亲爱)
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。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。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
仁,亲也。--《说文》
仁者,情志好生爱人,故立字二人为仁。--《春初·元命苞》
上下相亲谓之仁。--《礼记·经解》
温良者,仁之本也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--《韩非子·解老》
仁者,可以观其爱焉。--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
岂无居人?不如叔也,洵美且仁。--《诗·郑风·叔于田》
又如:仁人(有仁德的人);仁术(施行仁道、仁政的方法);仁宇(在仁德的覆蔽之下);仁瑞(仁德的瑞兆);仁朴(仁爱朴实);仁笃(仁爱笃厚);仁诲(仁爱的教诲);仁鄙(仁爱与鄙薄)
有德者之称
旧指有仁德的人
予尝求古仁人之心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仁人网(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。指给予一条生路);仁者(有德行的人);仁里(仁者住地);仁士(仁人。有德行的人)
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,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
养之,长之,假之,仁也。--《礼记》
完美的道德
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--《论语·雍也》
仁政
以德行仁者王。--《孟子》
恩惠
则民与子仁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恩也。”
厚泽深仁,遂有天下。--鲁迅《伪自由书》
同情,怜悯
呼而怨,欲望其哀且仁者,愈大谬矣。--柳宗元《天说》
种子外皮内的部分--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、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。字本作“人”,明代后改作“仁”。如:核桃仁
类似果仁的东西。如:瓜子仁
人(.)
仁者,人也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人也,读如相人偶之人。”
仁者,人也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虽告之曰:“井有仁焉。”其从之也?--《论语·雍也》
古县名
又并蒲、衍、首、垣,以临仁、平丘。--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
水名
乌江,府东七十里;源出水西蛮界,绕府南与湘、洪、仁三江合。--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
等于8尺(一说7尺,也有说5.6尺或4尺的)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。通“仞”
九成之台,作于羸土,百仁之高,台(始)于足下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老子甲本》
姓
仁<形>
有感觉能力--与“不”连用,作否定式。如:两手不仁;皮肤不仁
温润
汉水重安而宜竹,江水肥仁而宜稻。--《淮南子》
敬辞。旧时常用于书信中;;。如:仁台;仁兄
仁<动>
亲爱
公子为人,仁而下士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。--王安石《上时政书》
同情;怜悯
将大其声,疾呼而望其仁之也。--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书》
思念
郊社之义,所以仁鬼神也;…食飨之礼,所以仁宾客也。--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
泼<动>
(形声。从水,发声。本义:水漏出。见《玉篇》。用力向外倒或洒)
同本义;
又夹百千求救声,曳屋许许声,抢夺声,泼水声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泼丢泼养(像泼脏水那样去养育小儿,指让小儿风里吹,泥里滚,反能养大);泼撒(花钱大手大脚);泼水难收(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);泼污水(比喻对人或对事进行诬蔑和打击);泼油救火(用油去扑灭火焰。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,不仅于事无补,反使情况更加严重);泼散(泼撒;用水冲击物体)
泡茶()
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,将托盘托将出来。--《警世通言》
淹死
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,学弄潮,多有被泼了去,坏了性命。--《警世通言》
泼<形>
凶悍,蛮横,耍赖
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!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泼贱(蛮横卑贱的人);泼恶(蛮横;凶恶);泼做(蛮干);泼婆娘(凶悍的妇人);泼娼根(贱婊子);泼声厉言(泼辣的声音,严厉的语言);泼恶(蛮横凶狠)
讨厌,恶劣;无赖;可恶;;
腌臢打脊泼才,叫你认得洒家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泼才(蛮横不讲理的家伙);泼脚子货(蛮横不讲理的人);泼物(坏蛋;泼皮);泼言语(流氓言语;污秽的话);泼辣货(直率疯癫无拘束的女子)
不正,不良。元曲中常用做贬词或谦词。如:泼烟花(骂妓女的话。臭婊子);泼材料(坏坯子);泼男女(坏东西;不讲理的人)
谦词;贬词。贱;穷苦。如:穷身泼命;穷亲泼故;泼家什;泼残生(苦命人)
漫。“泼天”形容极大x。如:口称泼天冤枉;泼天家私(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);泼天关(跟天一般大);泼天本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