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
同本义;;
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--《说文》
家人内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上地家七人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夙夜浚明有家。--《书·皋谟》
开国承家。--《易·师》
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--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;
平原君家楼临民家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家堂(正屋中间的堂屋);家所(家居处所);家堂菩萨(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);家第(家宅;私邸);家间(家里;家中)。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。如: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;所长在家主持工作
家庭,人家
数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。--《墨子·尚同下》
家半三军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视吾家所寡有者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长铗归来乎,无以为家!
家绘像祀之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养家;持家;安家;家第(对对方家庭的敬称);家数(家族;武艺招数、招式);家庙(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);家缘(家业,家产);家私(家产);家赀(家私财产);家计(家业,家产)
指夫或妻
女有家,男有室,无相渎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
固乱流其鲜终兮,浞又贪夫厥家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婆(家主婆;当家婆);家公(丈夫);家花(喻自己的妻子);家婆(妻子;主妇)
家家;每家。如:家户(每家每户,家家户户);家至户到(到每家每户;遍及每家每户)
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,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
丘也闻有国有家者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王曰:何以利吾国?大夫曰:何以利吾家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家甲(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);家主(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);家老(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);家臣(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);家邦(本指家和国,亦泛指国家);家国(家与国,亦指国家)
娘家'
卿但暂还家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谢家来贵门。
今日还家去。
且暂还家去。
学术或艺术流派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家数(流派风格;家法传统。多用于诗、文、技艺等);家言邪学(自成一家的偏见。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)
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
农家少闲月。--白居易《观刈麦》
又如:农家;厂家;渔家;行家;东家;庄家
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、担任某种职务的人x;
地学之家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政治家;艺术家;专家;科学家;社会活动家;作家
民族。如:苗家;侗家;傣家
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。如:三家条约
家财,财产
皆没其家而迁之蜀。--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
又如:分家;发家;家破人亡;抄家
朝廷
争先入公家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:“公之朝也。”
又如:汉家(即汉朝);随家(即隋朝);家历(皇朝的历数)
都城
其国家,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,皆以九为节。--《周礼》。郑玄注:“国家,国之所居,谓城方也。”
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--唐·李商隐《隋宫》
帝王或太子
三家,三皇也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
又如:家吏(皇后或太子的官属)
某人。如:家伙;家头(一个人叫一家头)
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
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、杏子佳。--《伤寒论》
“傢”的古字。如:家生;家伙点(锣鼓家什的节奏);家器(家庭日常用具)
家<形>
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。与“野”相对。如:家羽(家养的鸟);家兔;家禽;家兽(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,如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家兔、猫、狗等)
私家的,个人的,与“公”相对
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家祭勿忘告乃翁。--陆游《示儿》
我的--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。如:家父家母(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);家岳(对人称自己的丈人);家尊(称自己的父亲,家父);家堂(对母亲的称呼)
内部的;家中的。与“外”相对。如:家生哨(亦作“家中哨”、“家生肖”。詈词。犹言家盗内贼);家贼(家庭内部的败类。亦指汉奸)
家<量>
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。如:三家商店;两家人家
家<动>
娶妻;成家
及少康之未家兮,留有虞之二姚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道(成家之道)
安家;定居
家,居其地曰家。--《正志通》
既去职,遂家于汝州。--唐·韩愈《崔评事墓志铭》
养家,持家。如:家克计(持家之道);家法(治家的礼法)
通“稼”。稼穑。种谷曰稼,收获曰穑
弊也者家也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陶家事亲。--《大戴礼·五帝德篇》
起〈动〉
(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: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)
同本义
起,能立也。--《说文》
曩子坐,今子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载起载行。--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
请业则起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子墨子起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吾恂恂而起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夫起大呼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
妇亦起大呼。
又如:起在(起来);起舞(起身而舞。欢欣的样子);起坐(起立与坐下);起谢(起立谢过)
起床;
起视四境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不敢同卧起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起去(指起床);起炕(起床)
产生;发生;;
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,不可胜数。--陈寿《隆中对》
夫齁声起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
火起。
起于远近之比例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十日而变已起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起骒(驴、马发情);起病(生病);起楞(一楞楞高起);起念(产生某种想法)
开始;开端;
项庄拔剑起舞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
项伯亦拔剑起舞。
语从何起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起末(始末);起票(起码);起为头(开头);起工(动工;开工)
源起;起因于;
辛苦遭逢起一径。--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诗
又如:起首(发端;原由);起倒(说头;缘由);起本(起因;由来)
治愈;病愈。亦谓复苏。如:起病(庆贺病愈);起死(使病笃者复活);起禾(使禾苗直立复苏)
起身,动起来,采取行动
广起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惊起一滩鸥鹭。--宋·李清照《如梦令》
君起以伸其愤。--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起而拯之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起车(把货物装车,起程出发);起押(押解上路);起马(骑马动身启程);起征(出征)
起义,起事,闹事;
并举而争起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并起而亡秦族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
海内大乱,将军起兵江东。--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
王起师于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:“发也。”
英、霍山师大起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又
起兵不克。
又如:起点(点兵出发);起碇(借指军队开拔);起首(起事)
隆起,凸起,耸立
执图诣寺,有古陵蔚起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四面峭壁拔起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石峰片片夹起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
石块丛起。
草拟
这讣帖底稿,是那个起的呢?--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使疏松
春锄,起地;夏为锄草。--《种谷》。石声汉校释:“起,使土疏松。”
扶持
世相起也。--《国语》。韦昭注:“起,扶持也。”
取证件、书信等
先在府县起了文书。--《镜花缘》
兴建;建造;。如:起屋(建造房屋);起造(建造);起冢(营造坟墓);起楼(造楼)
征收;征召;;。如:起差(征派);起集(征集);起动(征用)
使死者复活。如:起尸(使死人复活);起生(死而复生)
举用。如:起废(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)
启发。如:起予(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;指启发他人)
离开;除去;。如:起油(除油);起钉子(拔除钉子)
开启,张开。如:起齿(张唇露齿;开口);起张(张开;掀开)
搬运。如:起驳(起拨。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)
出身;
应元起掾吏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起〈量〉
群;组;。如:一起客人;又一起乱兵
批。如:分两起出发
次,回。如:同样的事情,一天发生数起;第二起
病例;案例;。如:两起大脑炎;五起离婚案
起〈介〉
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,表示始点,相当于“从”、“自”、“由”。如:起这儿剪下来;我起北京来
起〈副〉
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,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
卷起千堆雪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小虫跃起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跃起持之哭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拿起雨伞就走;抬起头来一看;唱起歌,跳起舞
用在动词后,常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,够或不够标准“得”“不”‘'‘'。如:看得起;看不起;买得起,买不起;经不起考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