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<动>
(形声。从攴,“更”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。丙声。本义:改变)
同本义
更,改也。--《说文》
更也,人皆仰之。--《论语·子张》
更爵洗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更皮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更姓改物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应国之称号亦更矣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
更葬也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
景公欲更晏子之宅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
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士何足宰哉!--《三国志·吕凯传》
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,更号曰晋武公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
又如:更故(更改;变改);更号(改变名位与称号);更步(改变行止);更元(更改年号);更移(变迁;改变);更徙(变迁);更法(变法);更革(变革;改革)
改,改正
此则寡人之罪也,寡人请更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既云常赦,不免皆赦除之,此非直赦其有罪,亦是与天下断,当许其更新(改过自新)。--《旧唐书·孙伏伽传》
又如:更订(改订;修订);更议(改议);更窜(窜改,改动)
更换;替代
更,代也。--《方言三》
弗用则更。--《周礼·司弓矢》
余将告于莅事者,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:除旧更新(除去旧的,用新的来代替);更王(改换帝王);更置(变动,变换);更调(调换;改换)
经过,经历x
因欲通使(大月氏),道必更(经过)匈奴中。--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其佐李揖、刘秩等皆儒生,未尝更军旅。--《新唐书·房琯传》
又如:更世(更事。阅世,经历世事);更涉(经历);更尝(亲身经历,实际体验);更履(经历;遭遇)
连续,接续
姓利相更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续也。”
又如:更相(相继;相互)
轮流;.
每有警,辄数月不就寝,使将士更休,而自坐帷幕外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更伯(轮流称霸);更王(轮番为主);更直(轮番值班);更徭(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)
偿还;抵偿;
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
报,报答;
不更厥贞,大命其倾。--《国语·晋语三》
通“梗”。阻塞;
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,曰动奸,奸动则变更矣。--《管子·九守》
更<名>
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,按时更换,叫“五更”。更鼓'
先生骨清少眠卧,长夜默坐数更鼓。--宋·苏轼《夜过舒尧文戏作》
又如:更点(指更鼓之声);更钥(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)
量词。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
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,仰头相向鸣;夜夜达五更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半夜三更
更次
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,一夜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
没一个更次,煮的肉来。--《水浒传》
宝玉又翻了一个更次。--《红楼梦》七十七回
更<副>
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,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复”、“又”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--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数千里外,得长者时赐一书,以慰长想,即亦甚幸矣;何至更辱馈遗,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?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更无六耳(再没有第三人。六耳:第三者的代称);更若(再如;倘若);更待(再等;再过)
表示程度的加深,相当于“更加”、“愈加”、“越发”等;;;
加以官贪吏虐,民日贴妇卖儿,更无休止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,相当于另外;也;;
得更求好女,后日送之。--《西门豹治邺》
更闻谁氏子,读书时,愿他日得志,廉干如古人某,忠孝如古人某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,相当于“反而”“竟然”“还是”;x
谓言无罪过,供养卒大恩;仍更被驱遣,何言复来还!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更<连>
与,和
着尽工夫是化工,不关春雨更春风。--宋·杨万里《春兴》
高<形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楼台重叠之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从“高”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。本义:离地面远;从下向上距离大)
同本义;
高,崇也,像台观高之形。--《说文》
巽为高。--《易·说卦》传
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。--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高平(指土地高而平);高丘(高的土山);高坛(高耸的祭坛);高燥(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)
等级在上,超越流俗或标准;;;
轻辞天子,非高也,势薄也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高世(高出世人);高仙(崇高的仙人);高作(高着;绝招);高轨(高尚的规范、崇高的典范);高品(品德高尚的人,技艺高超的人)
敬称,称别人的事物
高台未倾,爱妾尚在,悠悠尔心,亦何可言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高情远致,弟子早已伏膺。--《晋书·孙楚传》
素不相识,动问官人高姓大名?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高邻(对邻居的敬称);高作(大作。对他人诗文的敬称);高喻(敬称他人的教谕);高诲(尊称别人的教诲)
空泛,不切实际;
孔公诸清谈高论,嘘枯吹生,并无军旅之才,执锐之干。--《后汉书·郑太传》
又如:高言(夸大不实的言论);高虚(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);高沧(不实的言谈。即空谈)
年长,年老;
且陛下春秋高,法令亡常,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。--《汉书·苏武传》
又如:高寿;高龄
高大;远大;盛大;;
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醲而饫肥鲜者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:高殿(高大的殿堂);高台(高大的楼台或台榭);高榭(高大的台榭);高坟(高大的坟墓);高廪(高大的米仓);高馆(高大的馆阁)
声调激越;
有吏夜扣门,高声催纳粟。--唐·白居易《纳粟》
又如:高咏(吟咏时声音激越);高鸣(高声鸣叫)
通“膏”
肥沃,膏腴;
张禹为人谨厚,然内殖货财,多买田至四百顷,皆泾渭溉灌,极高腴上贾。--《汉纪·孝成纪三》
甘美
高粱之变,足生大丁,受如持虚。--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
高<名>
由下至上的距离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:标高;加高;增高
高处
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通“膏”。膏肓,古代医学指心下
爰从寝疾,遽致高肓。--吴《寻阳公主墓誌》
通“郊”。泛指城外,野外;
仲春之月:玄鸟至。至之日,以太牢祠于高禖,天子亲往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姓
高<动>
加高,提高;
高其闬闳,厚其墙垣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欲居之以为利,而高其直,亦吾售者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高发(官位高升);高捷(科举考试高中);高枕(加高枕头)
尊崇,敬重
世上所高,莫若皇帝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愈穷愈荣,虽死,天下愈高之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贵财贱义,高富下贫。--《汉书·地理志》
远离,隐居;
赋诗归来,高蹈独善。--南朝宋·颜延年《陶征士诔》
又如:高步(脱离世俗,迈向高远的理想);高逝(远离世俗,不求名利;远去);高声栖(远居山林,不问俗事);高遁(避世而隐居山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