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<动>
流入;入
东渐于海。--《书·禹贡》
又如:渐渐(流淌的样子)
淹没,浸泡
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淇水汤汤,渐车帏裳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渐,渍也。--《广雅》
是渐之也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渐之滫中。--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
治大地渐台。--《史记·孝武纪》
泽兰渐被径。--《文选·谢灵运·游南亭诗》
又如:渐浸(浸润,渍染);渐涵(渐渍。犹浸润。引申为渍染,感化);渐摩(渐磨。浸润;教育感化);渐及(润泽普及)
熏染,可染
俗之渐民久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又如:渐染(渍染;沾染);渐导(熏染,引导);渐濡(浸染,熏染)
欺诈
上幽险则下渐诈矣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又如:渐巧(诈伪);渐行(诈行,以欺诈行事);渐毒(欺诈);渐诈(欺诈)
通“潜”。潜伏;;
知虑渐深,则一之以易良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意岂将军忘湛渐之火?--《汉书·谷永传》
又如:渐心(潜心);沉渐
渐<名>
(形声。从水,斩声。本义:古水名。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)
古水名
渐,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,东入海。--《说文》
渐江,山海经谓之浙江也。--《水经注·渐江水》。按,即今之钱塘江,古大江与钱塘江通。
征兆,迹象。如:渐不可长(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);防微杜渐
渐<副>
逐渐
乱花渐欲迷人眼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渐闻水声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渐拍渐止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渐次间(渐渐,逐渐);渐至佳境(渐入佳境。逐渐好转或兴味逐渐浓厚);渐积(逐渐发展,积聚)
立刻;;
正是严冬天气,彤云密布,朔风渐起,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。--《水浒传》
缓慢
为变盖渐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渐<动>
疏导河川
渐九川。--《史记》
加剧
疾大渐。--《尚书》
王曰:“呜呼!疾大渐,惟几。”--《书·顾命》。孔传:“自叹其疾大进笃,惟危殆。”
汝寒温不节,虚实失度,病由饥饱、色欲、精虑、烦散,非天非鬼,虽渐,可攻也。--《列子》
成长;滋长
自下之渐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渐包(渐苞。不断滋长;丛生)
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