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<动>
(形声。从手,合声。本义:捡取,从地上捡起来)
同本义
拾,掇也。--《说文》
犹拾遗于涂,摭弃于野。--《论衡·逢遇》
故周之夺殷也,拾遗于庭。--《韩非子·安危》
犹拾瀋也。--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
俯有拾,仰有取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!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拾视之,非字而画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拾粪;拾麦穗儿;拾毛(拣界外球。毛:用毛充塞内部的球);拾芥(拾取地上的小草。比喻取之极易);拾石为砚(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);拾夺(拾掇;收拾);拾拣(拣取);拾翠(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);拾沈(拾取汁水)
收敛,收集
妇人拾蚕。--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拾发以将乘矢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请拾投。--《礼设·投壶》
萧何入秦,收拾文书。--《论衡·别通》
又如:拾骨(收拾遗骨改葬);拾菜(采撷野菜);拾尘(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,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);拾集(收集);拾摭(收集);拾纂(收集编纂)
碰撞。如:一头拾将去(一头撞过去);拾头打滚(撒泼吵闹。拾头:碰头)
拾<数>
十,数目,九加一所得,汉字数目“十”的大写。如:陆柒捌玖拾
应<动>
应当,应该
应,当也。--《说文》
应,当也。--《尔雅》
文王既勤止,我应受之。--《诗·周颂·赉》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应是良晨好景虚设。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凡所应有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应得之资。
不应重罚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法应立决。
又如:应然(应该如此);应伯爵(白吃白喝。“应白嚼”之谐音);应合(应当;该当);应是(应当是)
答应,允许(.)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又如:应候(应承);应诺(答应;应承);应许(答应;允许);应准(答应;说定);应允(答应,允许);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;是我应下来的任务
认为是;是;;。如:应真(方是真话);应缘(大概是)
应<名>
所有;全部
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;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。--宋·苏辙《再论京西水柜状》
又如:应干(一切有关的)
古国名,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
姓。如:应阮(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、阮瑀的并称);应叟(三国魏的应璩);应陈(应玚和陈琳的并称)
应<动>
应和,响应
龟往离散以应我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齐王不应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宋王无以应。--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河曲智叟无以应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佣者笑而应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宜多应者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杀之以应陈涉。
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应者近万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金色而玉应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每闻琴瑟之声,则应节而舞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一呼百应;里应外合;应口(还嘴;对答);应昂(答应);应嘴(答话,回嘴);应响(回声);应机赴节(依照节拍敲击演奏);应合(应和配合;应和);应佛僧(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);应令(响应诏令)
受;接受;
迫切不得已,乃应命至都。--《南史·虞荔传》
又如:应事(承担事务);应役(受征召服劳役);应供(接受奉养);应约(接受约请)
符合;适应;顺应;
六合正相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得心应手;应天顺人(适应天命,顺从人心);应化(顺应变化)
应付;对付
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又如:应接不暇;应急屎坑(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);应故事(按照老规矩,敷衍塞责);应难(应付危难)
感应;应验;;
令兄托梦,莫非应在此人身上。--《说唐》
又如:应兆(应验的征兆);应劫(应验劫运);应符(应验符命);应瑞(应验祥瑞)
对敌方回击、迎击;
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
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卢沟桥的烽火一起,我们挺身迎战。--闻一多《愈战愈强》
又如:应敌(迎击来敌)
支付;供给;。如:应门(当家;支撑门户);应副(应付。供给;支应)
许配
以我应他人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