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<形>
(形声。从攴,每声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。本义:动作快)
同本义;;
敏,疾也。--《说文》
曾孙不怒,农夫克敏。--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
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。--《论语·里仁》
敏于事而慎于言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又如:敏给(敏捷);敏赡(敏捷而多智);敏睿(敏捷聪慧);敏疾(敏捷,迅速);敏思(才思敏捷);敏才(敏捷的才思)
思想敏锐,反应快;
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--《论语·颜渊》
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。--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我虽不敏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礼成而加之以敏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注:“审当于事也。”
又如:敏悟(聪敏伶俐;善解人意);敏博(聪明博学);敏达(敏捷而通达事理);敏隽(聪明俊秀);敏智(聪敏机智);敏识(聪明博识);敏瞻(机灵多智;敏捷而丰富)
勤勉
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人道敏政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犹勉也。”
又如:敏行(指勉力修身);敏求(勉力以求);敏学(勤勉好学)
敏<名>
假借为“拇”。足大指
履帝武(足迹)敏,歆,攸介攸止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觉〈动〉
睡醒
觉,悟也。从见,學省声。--《说文》
上欲起贤,未觉。--《汉书·董卓传》
觉而之渐台。--《汉书·邓通传》
又如:觉卧(觉醒时和寝卧时);觉寤(睡醒);觉寝(自睡中觉醒)
通“挍”、“校”。比较,较量
如此贤不肖相觉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注
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--《世说新语》
觉〈名〉
俗称睡眠为睡觉
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觉见卧闻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惟觉时之枕席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诗
又如:睡了一大觉
一次短的睡眠,打盹。如:午觉;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
觉〈量〉
睡眠一次为一觉。如:睡了一觉中觉
觉<动>
(形声。从见,学省声。本义:醒悟,明白)
同本义;
觉,悟也。--《说文》
上欲起贤,未觉。--《汉书·董贤传》
觉而之渐台。--《汉书·邓通传》
且有大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叔术觉焉。--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
觉今是而昨非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觉来(醒来);觉悟;如梦初觉
感觉到,意识到;
而觉跌千里者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知也。”
岛不觉。--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常觉一切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更觉胆落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觉道(觉得);不知不觉;觉发(发觉)
启发;使人觉悟
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。--《孟子·万章上》
发觉,发现;
觉无异能者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不之觉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觉<名>
感觉器官。如:听觉;视觉;嗅觉;味觉;触觉;觉元(脑神)
贤智者之称
藏埋于终古,而未寤于前觉也。--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