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
学<动>
(形声。本作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。后作声符,加“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:学习)
同本义;
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;学习文化知识);学古(学习研究古代典籍)
模仿;
巧姐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。--《红楼梦》。又如:学嘴(学舌);调嘴学舌;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;学不上来
讲述,说
一五一十向着珍哥、晁大舍学个不了。--《醒世姻缘传》
见说万山潭,渔童尽能学。--唐·陆龟蒙《鱼具》
又如:学舌(说闲话;搬弄是非)
讲学
学,教也。--《广雅》
叔仲皮学子柳。--《礼记》
凡学世子及学士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哀王者,帝之少弟,与太子游学相长大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学<名>
学校。又曾称学庐、学教、学馆、学堂、学宫、学院、学屋、学园
学,官也。--《广雅·释室》
君子学以致其道。--《论语》
学则三代共之。--《孟子》
万用入学。--《夏小正》
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国子先生晨入太学。--韩愈《进学解》
又如:学俸(教师的薪水);学宪(学台);学台(学政);学里(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)
学问
天子积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有未达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是芋视乃学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生平为学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学耻全牛(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);学行(学问与品行);才学(才能与学问);绝学(失传的学问);家学(祖传学问)
学科;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;
今日覩卿词学。--《剧谈录·宣宗夜召翰林学士》
又如:文学;哲学;地理学;化学;问学于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