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<名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“竹”的一半,下面是手(又)。《说文》:“从手持半竹。”本义:去枝的竹子)
同本义
支,去竹之枝也。从手持半竹。--《说文》。桂馥义证:“疑作去枝之竹也。”
枝条。后作“枝”
芄兰之支。--《诗·卫风·芄兰》
支叶茂接。--《汉书》
以畅其支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支调(枝节);支蘖(枝条,旁生树枝);支辅(辅助枝叶)
分支;
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。--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中小支。--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。注:“谓胡也。即今之戟旁曲支。”
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。如:支店;支军,支兵(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)
支流
分一支为南江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不啻小支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支川
祖宗支系
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支胄(支流、宗族的派系分支);支胤(后代子孙);支析(指分家);支别(分支;歧出)
支,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
地支的简称
通“肢”
而畅于四支。--《易·坤》
尽其四支动。--《管子·小匡》
四支不勤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四支僵劲不能动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姓
支<动>
支撑;;
诎有右臂支船。--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支当(承当);支给着(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);支仗(支撑维持);支拽(支撑,维持);支措(支撑筹办)
支持;支援;支助;;。如:支陪(陪伴);支边;支农;支任(支持得住)
支付;领取。如:支用(支付使用);支帖(支付的凭证)
支开,支派
再看了看左右无人,只得两个小丫头子,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又如:支分(支使;分派);支末(支派之末);支拆(分摊支付)
处理;应付。如:支蒙(安放;支棱);支理(处理;处置)
分,分散
支离分赴。--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。注:“分散也。”
又如:支破(支付);支放(发放);支动(支出;动用)
方∶支吾搪塞
我远路而来,却净支我。--《小五义》
又如:支饰(支吾掩饰);支对(支吾答对);支调(支吾搪塞)
抗拒。如:支吾(抵拒,抵触);支拄(抵触,抵制)
支<量>
用于计杆状物品。如:一支笔;一支枪
用于计队伍等。如:一支军队;一支文化队伍
用于计歌曲、乐曲等。如:一支歌;两支乐曲
用于计电灯的光度,即电的功率的瓦数。如:25支光的灯泡
体〈名〉
(体,会意。从人,从本。古代“体、軆”是两个字,“体”是“劣”,又指粗笨。身体本字是“軆”,形声。从骨,豊声。今简化为“体”。本义:身体)
同本义
体,总十二属之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十二属者:顶、面、颐,首属三;肩、脊、臀,身属三;肱、臂、手,手属三;股、胫、足,足属三也。
体,身也。--《广雅》
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居五日,桓侯体痛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体有不快。--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
伤乎体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口体之奉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体态轻盈(形容女子婀娜多姿);上体;下体;体高五尺;体大身强;肉体(人的身体,区别于“精神”);体骸(躯壳;尸骸);体候(身体状况);体素(敬词。玉体);体段(身段)
手脚、四肢
轻暖不足于体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犹其有四体也。谓二手二足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四体(人的四肢);五体投地
形体;体态(');
可怜体无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体段(样子;身分);体相(形体相貌);长方体;立方体;几何体;正方体;角柱体;圆柱体;刚体;磁体;黑体;发光体;导体;晶体
牲体
辨体名肉物。--《周礼·内飨》。按,牲体有七脊也,左右肋也,左右肱也,左右股也,所谓全軆也。
又如:体解(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);体节(带骨的大块牛羊肉)
事物的主要部分
以天演为体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体用(事物的本体与作用);体物(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);体例(制度的纲领和细则);体要(大体与纲要)
实体
天之与地,皆体也。--王充《论衡》
规格;法式;
直求输赤诚,所望大体全。--唐·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
又如:体式(法式,格式);体法(指书法的格局法式);体段(体格、结构);体气(诗文的气质格调;人品性格);体统(规矩,制度;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)
占卜时的兆象
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又如;体象(象征)
本性,本质。
如:体识(禀性和器识);体器(禀性和器度);体履(禀性和行为)
准则
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,此俗人也。--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》
文体;。
如:古体诗;近体诗;散体;骈体
体制
自汉至魏,四百余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--沈约《谢灵运传论》
又如:政体;国体
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、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、持续、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,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--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,后来用于其他语言。
如:完成体;进行体
文字的书写形式;。
如:草体;楷体;宋体;字体;印刷体
立体
后见为体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体面互见。
舍体而取面。
体之感觉。
体〈动〉
亲身经验;体察x.;x
汝体吾此心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体物(描绘事物);体信(守信;信服);体行(躬亲践行);体认(体察认识);体测(体察忖测)
设身处地为人着想'。
如:体国(关心国家);体悉(体谅了解)
划分,分解;
体其犬豕牛羊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体解(分解牲畜的肢体;古代酷刑之一;肢体解离);体国经野(区画都城,丈量土地;泛指治理国家)
成形
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,方苞方体,维叶泥泥。--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表现;体现
阴阳合德,而刚柔有体,以体天地之撰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效法
帝者体太一。--《淮南子》
相承;继承
正体于上,又乃将所传重也。--《仪礼》
生长
体物而不可遗。--《礼记》
包含;容纳
君子体人,足以长人。--《易·乾》
通“履”。体验;实行x;
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。《释文》云:韩诗作履。履,幸也。
能戴大圆者,体平大方。--《管子·心术下》
体恭敬而心忠信,术礼义而情爱人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笃志而体,君子也。
又如:体乾(履行天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