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<形>
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
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;;
朙,照也。--《说文》
照临四方曰明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东方明矣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明,精白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视曰明。--《书·洪范》
明则著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明星谓之启明。--《尔雅》
东有启明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--苏轼《赤壁赋》
禁卒居中央,牖其以通明,屋极有窗以达气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明月斜挂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江船火独明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明暗之掩映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明星(明亮的星。泛指众星);明珠(明亮的宝珠。多指珍珠);明明(明亮);明丢丢(明朗朗,明光光,明灼灼,明亮亮;明亮貌);明晃晃(明幌幌,光亮闪烁);明晦(晴阴);明彩(光彩)
明白,清楚;x
明谓左右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名实已明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扬之欲其明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明切(明白深切);明言(明白的话);明悉(详细清楚);明标着册历(标,写。册历,指账本)
圣明,明察,明智;
耀明于子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明智而忠信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幸遇明主。--南明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又如:明后(圣明的君主);明主(英明的君主);明上(圣上,尊称君主);明王(贤明的君主);明公(对有地位者的尊称)
明显,明确;
君法明,伦有常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
又如:明分(明确的本分);明刑(明确的法令);明效(明显的效果)
明艳,鲜明。如:明服(鲜艳的服饰);明姿(明艳的姿态);明绚(明丽绚烂)
明慧,聪明。如:明明(聪明敏察的样子。多用来歌颂帝王、神明;明亮的样子);明秀(聪明秀美);明果(聪颖果决);明俊(明慧俊异)
心地光明。如:明人(心地光明的人)
严明。如:明刑(严明的刑罚);明法(使法律严明);明辟(严明法律)
清明,修明。如:明代(政治清明的时代);明制(清明的法制);明治(修明政事);明政(清明的政治)
高明;。如:明哲(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);明见万里(识见高明,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)
强盛,旺盛。如:明昌(昌盛发达,昌明);明盛(昌明兴盛;旺盛,兴盛)
洁净(祭供品)。如:明水(祭祀用的净水);明衣(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;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);明酌(清酒,用于祭祀)
次于今天或今年的。如:明月(下一个月);明旦(下一个早晨,明晨;明天);明岁(明年);明当(明天);明后(以后)
明快,爽直;。如:明坦(明快坦直);明烈(爽朗刚正);明朗(乐观,开朗)
明<动>
照亮
火尚足以明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明中(明照中天);明烛(照亮)
点燃,点亮;
并非明火执仗,怎算是强盗?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明火执仗(点着火把,拿着武器,公开活动);明灯(点灯)
懂得,了解
愚者亦明之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吾未其明也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明于治乱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明经义谙雅故(了解经书的意义,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。谙:熟悉);明中(通晓星象历法);明悟(明白领悟);明理(明白道理)
阐明,表明;x
文者以明道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明死生之大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明道德之广崇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明心(表明心迹);明志(表明心志);明明(表明)
明确
明法度,定律令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明分(明确职分);明惑(明确与困惑)
分辨,区分。如:明正(辨明);明辨(分辨清楚)
通“盛”。受;
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。--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。注:“明者,盛之假借。
通“盟”。结盟;
此邦之人,不可与明。--《诗·小雅·黄鸟》
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。--《汉书·黥布传》
明<名>
松明。如:明子(松明)
白昼,白天
靡明靡晦。--《诗·大雅·荡》
又如:明夜(昼夜)
人世,阳世'
人神幽明绝,朋好云雨乖。--颜延年《和谢监灵运》
又如:明幽(人间和阴间);明晦(人世与阴间)
眼睛,视力
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。--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又如:不用明焉;明杖(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)
神,神灵G。如:明衣(神明之衣);明祀(对审明的祭祀);明宫(明祠。神祠)
明朝。(1368―1644年)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
明有奇巧人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明朝一典史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明人(明代的人)
通“名”。声名、名誉;;
则天下之明誉兴。--《大戴礼·主言》
通“名”。名分,地位身分
收陵、婴之明分,绝信、布之觊觎。--《汉书·叙传上》
姓
明<副>
公开;
明诏大号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如:明正(公开处置);明升暗降(表面上升官,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);明伙(公然结伙)
服〈动〉
(会意。古文从舟,兼做声符。本义:舟两旁的夹木)
服从,顺服;()
敌已服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
以一服八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当舜之时,有苗不服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授之政,西土服。--《墨子·尚贤》
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强国请服,弱国入朝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服听(服从听命);服低(屈服;低头);服杀(折服;倾倒。杀: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);服主(轻易服输的人);服属(顺从归属)
佩服;信服;使信服;
毛遂比至楚,与十九人议论,十九人皆服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后数日驿至,果地震陇西,于是皆服其妙。--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服人如何?--《论衡·问孔》
又如:以理服人;心服(衷心信服);悦服(从心里佩服);服众(使众人心服);服善(佩服、顺从别人的长处);不服输
使用
诸侯御荼,大夫服笏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子弟犹归器,衣服裘衾车马,则必献其上,而后敢服用其次也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从事;致力
以德就利,以官服事。--《墨子·尚贤》
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--《论语》
肇牵车牛,运服贾。--《书·酒诰》
又如:服田(从事耕作,种田);服官(做官);服贾(从商,作买卖);服劳(服事效劳);服休(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)
饮用或吞服药物
即作汤二升,先服一升。--《三国志·方伎传》
众人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,因问:“常服何药?”--《红楼梦》。又如:服毒;服饵(服食丹药);服鸩(饮毒酒自杀);服食(服用饮食之物)
担任;承当
若农服田力穑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又如:服劳(服事效劳);服职(供职)
招认,承认,肯定,认可
于是傅付许狱,考验首服。--《三国志·方伎传》
又如:服过(承认自己的过错);服辩(认罪供状);服词(承认罪责之词)
穿着
朝服衣冠,窥镜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,但顺吾性而已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服卉(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);服孝(带孝。穿孝服);服冕(穿着冕服)
佩带
服太阿之剑。--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
又如:服玉(佩玉);服媚(喜爱佩带);服剑(随身佩带的宝剑)
铭记,怀念';
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,而弗之矣。--《中庸》
又如:服膺(铭记在心)
任用
忠臣危殆,谗人服矣。--《荀子》
实行;施行
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
又如:服行(施行,实行)
执持。如:服臧(持着脏物)
得
明者固能察极,知人之所不能知,服人之所不能得。--马王堆汉墓帛书《道原》
使习惯于
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--《楚辞·屈原·九章·橘颂》
又如:不服水土
承受刑役。如:服更(承受;接受)
遵从;遵守。如:服习(遵循习尚);服善(遵行善道);服礼(遵行礼法);服度(遵守礼法)
通“负”。负荷;驾驶
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再鼓,服辇载粟而至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》
又如:服牛乘马(役使牛马驾车);服辂,服舆(驾车);服驯(驾驭车马);服御(驾驶车马)
通“覆”。遮盖,掩蔽;
道逢辇者,以其辇服其道。--《韩诗外传》
服〈名〉
衣服,服装
甘其食,美其服。--《老子》八十章
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,輙羞赧弃去之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如:工作服;服乘(指衣服车马);服养(衣服与食物);服御(指衣服、车马等器物)。又指丧服
会仲孺有服。(有服:有丧服在身。)--《史记·武安侯传》
事情
不学杂服,不能安礼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服丧
三年服阙。--《风俗通·十反》
服阙,服全椒长。--《后汉书·刘平传》
又如:服满(服阙。服丧期满);服制(服丧制度。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,分为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五等);服除(服丧期满);服假(丧假)
古代一车驾四马,居中的两匹叫“服”
两服上襄。(上襄:指马头昂举。)--《诗·郑风》
通“箙”。盛箭之器
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服五十个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又如:服无矢(箭筒内无箭。形容实力不强大)
通“鵩”。鸟名,又名山鴞,古以为不祥之鸟
单于之岁兮,四月孟夏,庚子日施兮,服集于舍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
楚人命鴞曰服。
谊为长沙傅三年,有服飞入谊舍,止于坐隅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姓
服〈名〉
车厢
大车牝服二柯,有参分柯之二。--《考工记·车人》
凡服耜,斩季材,以时入之。--《周礼·山虞》
负载;负荷
车为服重致远,乘之则安,引之则利。--《墨子》
量词--用于称中药剂量。一剂称一服
定取金丹作几服,能令华表得千年。--北周·庾信《燕歌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