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
证<动>
谏正
证,谏也。从言,正声。--《说文》
士尉以证靖郭君,靖郭君不听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高诱注:“证,谏也。”
又如:证谏(直言规劝)
证<名>
通“症”。病症;
然后先生之言,为思陵对证之药也。--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
假借为“徵”。今亦用为證验字。证据;
索证正不在远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证<动>
(形声。从言,正声。繁体为“登”声。本义:告发)
同本义
證,告也。从言,登声。--《说文》
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又如:证父(告发父亲)
谏诤。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,劝人改正.'
愎过自用,不可证移。--《吕氏春秋·巫徒》
验证;证实;
所以證之而不远。--《楚辞·惜诵》。注:“验也。”
而胗独证据其事。--《后汉书·缪肜传》
援古证今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:证占(验证);证验(验证);证类(以同类事物作证);证审(验证审察);证察(考证审察)
佛教用语。参悟,修行得道;
禅师后证果,居于林虑山。--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
又如:证果(修得妙道);证圣(证入圣果);证悟(修行得道);证业(证悟业果)
证<名>
证据,凭据;;
慎用六證。--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
罪无申证,狱不讯鞫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:证明师(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);证左(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,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)
证件;证书;。如:工作证;身分证;出生证;健康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