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<动>
(形声。本字从耳德,壬声。从耳德,即耳有所得,今简化为“听”。“听”本义“笑貌”。从口,斤声。本义:用耳朵感受声音)
同本义;
听,聆也。--《说文》
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--《书·泰誓中》
无稽之言勿听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行人驻足听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听妇前致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夜阑卧听风吹雨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听于庭。
听取蛙声一片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又如:听知(听到);听受(聆听,用耳感受声音);听言(道听途说,没有根据的话);听真(听得真切);听直(听取曲直)
接受,听信,接纳;;
不听寡人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故听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而听细说。
壹听陵言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开张圣听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听人(听从别人的意见,任人支配。喻愚昧);听用(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);听纳(听从采纳;听谏纳善);听能(听从能者的意见);听唤(听从使唤)
治理,管理或执行事务。
如:听政(执政;处理政务);听治(处理政事)
决断;审理诉讼案件。
如:听决(听断,判决);听治(处理政事)
等候;待。
如:听用(听候任用);听选(等候任命)
听凭,任凭;。
如:听人穿鼻(让人牵着鼻子走。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);听其自便(听凭人任意行动);听势(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)
侦察
请谓(为)王听东方之处。--《战国策》
听<名>
耳朵
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,不啻风泉之满听矣。--清·黄宗羲《金介山诗序》
马口铁罐。
如:听装午餐肉;听装咖啡。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。
如:一听香烟;一听奶粉;听装(用听包装)
耳目,间谍;
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,则将有百里之听。--《荀子》
厅堂。古代官府办公处,后作“厅”
病人或至数百,听廊皆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,甚扶疏。--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
丹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外面框框象矿井形,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,表示那里有丹砂。本义:辰砂,朱砂)
同本义
丹,巴越之赤石也。象采丹井。--《说文》
砺砥砮丹。--《书·禹贡》
有始州之国,有丹山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加之以丹矸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乃丹书帛曰“陈胜王”,置入所罾鱼腹中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丹矸(丹砂);丹砂(一种红色矿物,也叫“朱砂”);丹砾(矿物之丹砂,可为药用);丹铅(丹砂和铅粉,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)
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。又称丹头;丹液。如:炼丹;丹剂(丹药,丹饵)
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
凡画者丹质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记》
指南方。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,南方属火,火色丹,故称。如:丹山(南方当日之地)
帝王的,帝王居住的。如:丹诏(皇帝的诏书);丹跸(帝王的车驾);丹书铁券(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)
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成药;
山海丹
灵丹妙药
丹<形>
红色,赤色
染羽以朱湛丹秫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》
颜如渥丹。--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
日上正赤如丹。--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丹秫(赤粟);丹陛云墀(雕刻着云彩的红色台阶);丹阙(宫殿前两边用红色染饰的楼台);丹毫(红颜色的笔);丹陛(红色的台阶)
赤诚。如:丹悃(真诚;赤诚之心);丹诚(丹赤诚衷之心);丹禁(天子居住的禁城)
炼丹的。如:丹鼎(道家语。一种炼丹的器具);丹丘(神话中的神仙之境。日夜皆明);丹台(道家语。神仙居住的地方)
丹<动>
涂染成红色
杀卒四万,血丹野。--《新唐书》
又如:丹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