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一根绳子,串着一些玉石。“玉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)
同本义
玉,石之美者,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…--《说文》
君无故玉不去身。--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:“玉谓佩也。”
五玉。--《虞书》。郑注:“执之曰瑞,陈列曰玉。”
王齐则共食玉。--《周礼·王府》
惟辟玉食。--《书·洪范》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玉情儿(玉石的质量、成色);玉墀(白玉台阶);玉阙(宝座;皇宫);玉虚(道教指玉帝的居处);玉树(指槐树);玉砚(玉石制的砚台);玉雕(玉石雕成的工艺品);玉栏(玉石制的栏杆)
泛指玉石的制品。如:玉尺量才(考试);玉鉴(玉镜);玉斝(玉酒器);玉辇(君后坐的车);玉笈(玉饰的书籍)
指玉制的乐器
集大成也者,金声而玉振之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玉徽(美玉装饰的琴);玉轸(琴上的玉制弦柱);玉振金声(演奏古乐,以钟发声,以罄收韵,集众音之大成。金指钟,玉指罄)
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.。如:玉色瑗姿(色泽如玉,姿态万行);玉溜(目光);玉箸(玉筯。死后垂下的鼻涕);玉笋(美女的手指);玉竹(一种竹,颜色青黄相间)
比喻美德、贤才;x;
君子比德如玉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玉笋之班(人材行列。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,称玉笋。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);玉堂金马(指翰林出身;亦指出身高贵,文武双全);玉堂(翰林院);玉音(帝王的话语)
玉<形>
敬辞。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
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。--《战国策》
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--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又如:玉文(对文字的美称);玉面(尊称人的容颜);玉札(对别人书信的敬称);玉躬(玉体);玉声(对他人言语的敬称)
形容美好。如:玉蕴辉山(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);玉女(美女;仙女)
形容洁白。如:玉魄(月华);玉屑(喻洁白的雪花);玉珥(太阳两边的云气);玉羽(洁白的羽翼)
珍贵;。如:玉苗(珍贵的幼苗);玉编(珍贵的典籍)
听<动>
(形声。本字从耳德,壬声。从耳德,即耳有所得,今简化为“听”。“听”本义“笑貌”。从口,斤声。本义:用耳朵感受声音)
同本义;
听,聆也。--《说文》
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--《书·泰誓中》
无稽之言勿听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行人驻足听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听妇前致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夜阑卧听风吹雨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听于庭。
听取蛙声一片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又如:听知(听到);听受(聆听,用耳感受声音);听言(道听途说,没有根据的话);听真(听得真切);听直(听取曲直)
接受,听信,接纳;;
不听寡人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故听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而听细说。
壹听陵言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开张圣听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听人(听从别人的意见,任人支配。喻愚昧);听用(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);听纳(听从采纳;听谏纳善);听能(听从能者的意见);听唤(听从使唤)
治理,管理或执行事务。
如:听政(执政;处理政务);听治(处理政事)
决断;审理诉讼案件。
如:听决(听断,判决);听治(处理政事)
等候;待。
如:听用(听候任用);听选(等候任命)
听凭,任凭;。
如:听人穿鼻(让人牵着鼻子走。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);听其自便(听凭人任意行动);听势(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)
侦察
请谓(为)王听东方之处。--《战国策》
听<名>
耳朵
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,不啻风泉之满听矣。--清·黄宗羲《金介山诗序》
马口铁罐。
如:听装午餐肉;听装咖啡。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。
如:一听香烟;一听奶粉;听装(用听包装)
耳目,间谍;
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,则将有百里之听。--《荀子》
厅堂。古代官府办公处,后作“厅”
病人或至数百,听廊皆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,甚扶疏。--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