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<形>
(形声。从攴,每声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。本义:动作快)
同本义;;
敏,疾也。--《说文》
曾孙不怒,农夫克敏。--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
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。--《论语·里仁》
敏于事而慎于言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又如:敏给(敏捷);敏赡(敏捷而多智);敏睿(敏捷聪慧);敏疾(敏捷,迅速);敏思(才思敏捷);敏才(敏捷的才思)
思想敏锐,反应快;
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--《论语·颜渊》
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。--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我虽不敏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礼成而加之以敏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注:“审当于事也。”
又如:敏悟(聪敏伶俐;善解人意);敏博(聪明博学);敏达(敏捷而通达事理);敏隽(聪明俊秀);敏智(聪敏机智);敏识(聪明博识);敏瞻(机灵多智;敏捷而丰富)
勤勉
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人道敏政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犹勉也。”
又如:敏行(指勉力修身);敏求(勉力以求);敏学(勤勉好学)
敏<名>
假借为“拇”。足大指
履帝武(足迹)敏,歆,攸介攸止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声<名>
(形声。从耳,殸声。“殸”是古乐器“磬”的本字,“耳”表示听。本义:声音;声响)
同本义;
声,音也。--《说文》
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声依永律和声。--《虞书》
凡声阳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苍蝇之声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有闻无声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
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龠之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又如:声叉(声音不正常);声嘶(声音破哑);声如洪钟(形容人语音响亮,有如大钟的声音);声振林木(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,足以使林木摇动);声动梁尘(形容歌声洪亮动人)
音乐;诗歌;
不大声以色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声音不足听于耳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又如:声色货利(音乐、女色、货物、财利。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);声诗(乐歌);声尘(音乐)。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、铙、鼓等乐器的声音
变非声章,弗能移也。--《国语》
声望,声名(名声)
文王有声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
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
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,臣闻其声,于王而见其实。--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
又如:声气(名声;名气);声名煊赫(名声显赫);声芳(美好的声名);声施(名声流传);声烈(显赫的名望);声名人(有名望的人);声位(声望与地位)
口信;消息;传说;
界上亭长寄声谢我,何以不为致问?--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
又如:声传(传闻之事);声论(犹舆论);声闻(音讯,讯息)
声威;声势;
声威天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注:“势也。”
又如:声教(声威与教化);声焰(声势气焰);声振寰宇(名声威势振动天下。形容声威极盛);声乡(犹声势);声张势厉(声势煊赫);声势重灼(声威气势逼人);声势赫奕(声威气势盛大显赫);声势汹汹(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。多含贬义)
汉字的声调。如:声病(诗、词、曲的声调、平仄,不合于规定的律则、标准);声颡(腔调);声律(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);声比(音调相谐);声文(泛指音调);声曲(音声曲调);声度(犹声调);声客(犹言声调)
言语,口音
与人罕言,语类楚声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:声嗽(言语)
指汉字的声母。汉字字音的一部分,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()。如:声旁(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。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,与形旁相对而言);声纽(音韵学术语。即声母。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);声符(即声旁)
声<动>
发声。如:不声不响;声张(作声;张扬);声哄(哄闹);声咳(咳嗽声);声唤(呻吟,因痛苦而叫喊);声屈(喊冤)
声称,宣扬
吾社之行为士先者,为之声义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声云(犹声言);声兵(宣布出兵);声述(声明陈述);声叙(明白陈述)
吟咏;乐歌。如:声伎(指歌舞等技艺)
听
目不得而色,耳不得而声,口鼻不得而臭味。--清·谭嗣同《仁学》
声<量>
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
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如:几声抽泣;几声鸟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