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
或<代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从囗(象城形),从戈(以戈守之)。表示以戈卫国。本义:国家。有人,有的--泛指人或事物;
或,有也。--《小尔雅·广言》
或跃在渊。--《易·乾》
殷其弗或乱正四方。--《书·微子》
或群或友。--《诗·小雅·吉日》
庶或饷之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或赐二小人酒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或说处杀虎斩蛟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或立或卧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或坐或俯。
或笑或哭。
或饮或博。
又如:或人(某人。不称名而暗指的人。有些人);或时(有时);或一,或种(某种);或日(某日,有一天)
或〈连〉
用作虚词(1)∶表示选择或列举。如:或是(连词。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);或乃(或者。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)(2)∶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、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。如:有病或无病,他不都应该在这里(3)∶近似、可疑或不肯定。如:在五天或六天之内(4)∶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、等义或替换的性质
或尽粟一石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君实或见恕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或异二者之为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或能免乎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跌下悬崖或峭壁
表示假设。犹倘若,假使。如:或若(假使,倘或)
或<副>
或许,也许。表示不肯定。如:或是(或许;也许是);或恐(也许;可能);你仔细找一找,或能找到
间或,有时;
或长烟一空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或至相殴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又如:或时(有时)
或<动>
通“惑”。迷惑
夜半,而城上四面鼓噪,敌人必或。--《墨子·备蛾传》
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擅创为令,迷或其君。--《管子·回称》
买则失实,卖则失理,其疑或滋益甚。--《盐铁论·错币》
贫贱吾恐其或失也。--《大戴礼记·曾子制言》
别从东道,或失道。--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
惟恐或后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或或(迷惑。或,通惑);或乱(昏乱;惑乱);或疑(怀疑,疑惑;有人怀疑)
或<语>
语气词,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
莫或兴之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莫或除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