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
同本义;;
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--《说文》
家人内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上地家七人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夙夜浚明有家。--《书·皋谟》
开国承家。--《易·师》
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--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;
平原君家楼临民家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家堂(正屋中间的堂屋);家所(家居处所);家堂菩萨(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);家第(家宅;私邸);家间(家里;家中)。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。如: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;所长在家主持工作
家庭,人家
数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。--《墨子·尚同下》
家半三军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视吾家所寡有者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长铗归来乎,无以为家!
家绘像祀之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养家;持家;安家;家第(对对方家庭的敬称);家数(家族;武艺招数、招式);家庙(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);家缘(家业,家产);家私(家产);家赀(家私财产);家计(家业,家产)
指夫或妻
女有家,男有室,无相渎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
固乱流其鲜终兮,浞又贪夫厥家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婆(家主婆;当家婆);家公(丈夫);家花(喻自己的妻子);家婆(妻子;主妇)
家家;每家。如:家户(每家每户,家家户户);家至户到(到每家每户;遍及每家每户)
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,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
丘也闻有国有家者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王曰:何以利吾国?大夫曰:何以利吾家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家甲(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);家主(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);家老(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);家臣(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);家邦(本指家和国,亦泛指国家);家国(家与国,亦指国家)
娘家'
卿但暂还家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谢家来贵门。
今日还家去。
且暂还家去。
学术或艺术流派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家数(流派风格;家法传统。多用于诗、文、技艺等);家言邪学(自成一家的偏见。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)
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
农家少闲月。--白居易《观刈麦》
又如:农家;厂家;渔家;行家;东家;庄家
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、担任某种职务的人x;
地学之家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政治家;艺术家;专家;科学家;社会活动家;作家
民族。如:苗家;侗家;傣家
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。如:三家条约
家财,财产
皆没其家而迁之蜀。--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
又如:分家;发家;家破人亡;抄家
朝廷
争先入公家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:“公之朝也。”
又如:汉家(即汉朝);随家(即隋朝);家历(皇朝的历数)
都城
其国家,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,皆以九为节。--《周礼》。郑玄注:“国家,国之所居,谓城方也。”
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--唐·李商隐《隋宫》
帝王或太子
三家,三皇也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
又如:家吏(皇后或太子的官属)
某人。如:家伙;家头(一个人叫一家头)
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
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、杏子佳。--《伤寒论》
“傢”的古字。如:家生;家伙点(锣鼓家什的节奏);家器(家庭日常用具)
家<形>
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。与“野”相对。如:家羽(家养的鸟);家兔;家禽;家兽(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,如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家兔、猫、狗等)
私家的,个人的,与“公”相对
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家祭勿忘告乃翁。--陆游《示儿》
我的--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。如:家父家母(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);家岳(对人称自己的丈人);家尊(称自己的父亲,家父);家堂(对母亲的称呼)
内部的;家中的。与“外”相对。如:家生哨(亦作“家中哨”、“家生肖”。詈词。犹言家盗内贼);家贼(家庭内部的败类。亦指汉奸)
家<量>
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。如:三家商店;两家人家
家<动>
娶妻;成家
及少康之未家兮,留有虞之二姚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道(成家之道)
安家;定居
家,居其地曰家。--《正志通》
既去职,遂家于汝州。--唐·韩愈《崔评事墓志铭》
养家,持家。如:家克计(持家之道);家法(治家的礼法)
通“稼”。稼穑。种谷曰稼,收获曰穑
弊也者家也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陶家事亲。--《大戴礼·五帝德篇》
体〈名〉
(体,会意。从人,从本。古代“体、軆”是两个字,“体”是“劣”,又指粗笨。身体本字是“軆”,形声。从骨,豊声。今简化为“体”。本义:身体)
同本义
体,总十二属之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十二属者:顶、面、颐,首属三;肩、脊、臀,身属三;肱、臂、手,手属三;股、胫、足,足属三也。
体,身也。--《广雅》
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居五日,桓侯体痛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体有不快。--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
伤乎体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口体之奉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体态轻盈(形容女子婀娜多姿);上体;下体;体高五尺;体大身强;肉体(人的身体,区别于“精神”);体骸(躯壳;尸骸);体候(身体状况);体素(敬词。玉体);体段(身段)
手脚、四肢
轻暖不足于体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犹其有四体也。谓二手二足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四体(人的四肢);五体投地
形体;体态(');
可怜体无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体段(样子;身分);体相(形体相貌);长方体;立方体;几何体;正方体;角柱体;圆柱体;刚体;磁体;黑体;发光体;导体;晶体
牲体
辨体名肉物。--《周礼·内飨》。按,牲体有七脊也,左右肋也,左右肱也,左右股也,所谓全軆也。
又如:体解(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);体节(带骨的大块牛羊肉)
事物的主要部分
以天演为体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体用(事物的本体与作用);体物(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);体例(制度的纲领和细则);体要(大体与纲要)
实体
天之与地,皆体也。--王充《论衡》
规格;法式;
直求输赤诚,所望大体全。--唐·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
又如:体式(法式,格式);体法(指书法的格局法式);体段(体格、结构);体气(诗文的气质格调;人品性格);体统(规矩,制度;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)
占卜时的兆象
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又如;体象(象征)
本性,本质。
如:体识(禀性和器识);体器(禀性和器度);体履(禀性和行为)
准则
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,此俗人也。--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》
文体;。
如:古体诗;近体诗;散体;骈体
体制
自汉至魏,四百余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--沈约《谢灵运传论》
又如:政体;国体
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、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、持续、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,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--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,后来用于其他语言。
如:完成体;进行体
文字的书写形式;。
如:草体;楷体;宋体;字体;印刷体
立体
后见为体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体面互见。
舍体而取面。
体之感觉。
体〈动〉
亲身经验;体察x.;x
汝体吾此心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体物(描绘事物);体信(守信;信服);体行(躬亲践行);体认(体察认识);体测(体察忖测)
设身处地为人着想'。
如:体国(关心国家);体悉(体谅了解)
划分,分解;
体其犬豕牛羊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体解(分解牲畜的肢体;古代酷刑之一;肢体解离);体国经野(区画都城,丈量土地;泛指治理国家)
成形
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,方苞方体,维叶泥泥。--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表现;体现
阴阳合德,而刚柔有体,以体天地之撰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效法
帝者体太一。--《淮南子》
相承;继承
正体于上,又乃将所传重也。--《仪礼》
生长
体物而不可遗。--《礼记》
包含;容纳
君子体人,足以长人。--《易·乾》
通“履”。体验;实行x;
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。《释文》云:韩诗作履。履,幸也。
能戴大圆者,体平大方。--《管子·心术下》
体恭敬而心忠信,术礼义而情爱人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笃志而体,君子也。
又如:体乾(履行天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