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中间象人形,两旁为两手形。表示两手叉腰。本义:人腰)
“腰”的古字
昔者,楚灵王好细要。--《墨子》
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。--《楚辞》
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带之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又如:要膂(腰和脊骨。比喻重要部位);要章(腰间所佩的印);要支(腰肢)
五服之一。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。如:要服(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。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);要荒(要服和荒服。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,泛指远方之国);要蛮(极偏远的蛮荒之地)
姓
要<动>
约请;邀请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张良出,要项伯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石崇每要客燕集。--《世说新语·汰侈门》
又如:要引(邀迎荐举);要约(邀约;邀请)
约言。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。亦指所订立的誓约、盟约;;
岂要黄河誓,须勒燕然石。--唐·崔湜《寒垣行》
又如:要约(立盟;立约;约定);要契(契约;盟约)
通“徼”。探求;求取;
不庶几,不要幸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下》。孙星衍云:“要与徼通。”
今之人修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赵岐注:“要,求也。”
要利之人,犯危何益?--《吕氏春秋·爱类》。高诱注:“要,徼也。”
又如:要禄(求取利禄);要福(祈求幸福)
通“邀”。拦阻;截击
使数人要于路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且前日要政,政徒以老母。--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张良出,要项伯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要勒(遮拦;阻挡);要御(拦阻控制);要路(拦路;遮道)
迎候;迎接。如:要途(迎于中途);要候(中途等候;迎候);要道(遮道;迎候于路上)
约束;禁止;;。如:要约(控制;约束);要时(限约时间)
通“约”。胁迫;
明神洋蠲要盟。--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
且要盟无质。
虽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--《论语·宪问》
以要晋国之成。--《国语·晋语三》
又如:要市(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);要劫(胁迫劫待)
和;会合;。如:要结(结合;邀引交结)
审察;核实x;;。如:要囚(审察囚犯的供辞);要知(书简套语。鉴察,察知)
臣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。人在低头时,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,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。本义:男性奴隶)
同本义
臣,事君者也。象屈服之形。--《说文》
仕于公曰臣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事君不贰是谓臣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臣治烦去惑者也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臣妾逋逃。--《书·费誓》。郑注:“臣妾,厮役之属也。”
臣则左之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。注:“谓囚俘。”
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臣妾(古时对奴隶的称谓。男曰臣,女曰妾);臣役(泛指奴仆);臣御(臣妾仆御);臣宰(本指奴隶。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)
国君所统属的众民。如:臣庶(臣民);臣姓(群臣百姓)
君主制时的官吏;
今功臣名将,雁行有序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侍卫之臣不懈于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臣门如市(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,竟像集市一样热闹);臣下(臣子。君主制时代的官吏);臣人(臣下)
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;大臣
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忠良死节之臣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忠臣;奸臣
古人自称
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
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。--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又如:臣下(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)
对父的自称
始大人常以臣无赖。--《史记·高帝纪》
对一般人的自称。表示自谦
臣少好相人,相人多矣,无如季相。--《史记》
臣<动>
役使。如:臣虏(奴役,役使)
臣服;
匈奴背叛不臣。--《盐铁论·本议》
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服也。”
又如:臣优(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。同臣服);臣事(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。相当于臣服)。又指为臣,作臣子。如:臣仕(为人臣而任官职);臣臣(为臣者尽为臣之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