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合声。本义:以唇啜饮。同“歃”)
张口呼气。如:哈气(哈气,张口呼气);哈什(哈欠);哈哧(喷嚏)
哈<动>
身子略弯,以此表示礼貌(不及鞠躬郑重);。如:点头哈腰
哈 <名>
口
臾儿、易牙,淄渑之水合者,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;故圣人之论贤也,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。--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
哈〈叹〉
--表示满意、惊喜或赞叹。如:哈,丰收在望!哈,真有两下子;哈呀(叹词。表惊讶、惋惜)
哈〈象〉
笑声,表示得意或满意,大多叠用
黄檗哈哈大笑。--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
哈〈形〉
鱼很多的样子
哈,鱼多貌。--《玉篇》
马虎;。如:哈沓(糊涂;马虎);哈答(马虎;随便)
哈〈形〉
蠢;傻。如:哈话(傻话;丢人话);哈达(马虎,随便)
哈〈动〉
呵斥;
姐姐不用哈我,哈我我也是说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哈巴
方∶两膝外弯而行的样子
哈士蟆
即中国林蛙。产于中国东北的一种蛙,体长一般6―7厘米,背部土灰色至暗绿色,散布黄色及红色斑点,鼓膜处有一黑色三角斑,四肢有清晰的横纹,腹面乳白色,散有红色斑点,趾间有蹼,生活在阴湿之处,干燥体以及雌蛙输卵管干制品质块,即哈士蟆油,可用作强壮剂,又作“哈什蚂”,“哈什玛”
牙<名>
(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上下牙齿交错形。“牙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槽牙)
大牙,臼齿。古时,当唇者称齿,在辅车之后者称牙
牙,牡齿也。象上下相错之形。--《说文》
皮草齿牙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。疏:“颔上大齿谓之牙。”
谁谓鼠无牙?何以穿我墉?--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
又如:牙祭(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、十六吃肉食);牙疼咒(牙疼誓。无关紧要的咒)
形状像齿的东西-
檐牙高啄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又如:狼牙山
特指象牙
牙旗缤纷。--班固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,竿上以象牙饰之。”
又如:牙樯(饰有象牙的桅杆);牙牌(骨牌。用象牙、竹、木或兽骨制的赌具,也用来占卜或娱乐。共三十二张,上面刻有点数);牙色(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);牙梳(象牙梳子);牙章(象牙的印章)
买卖介绍人;经纪人。如:牙郎(掮客;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);牙媪(牙嫂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,从中渔利的妇女,官媒);牙人(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,从中撮合,以获取佣金的人。又叫牙子,牙郎,牙侩)
古称军中长官住所。如:牙将(古代中下级军官);牙门(长官前的牙旗);牙官(牙门官。武官)
萌芽;;
霍氏有事萌牙。--《汉书·金日磾传》
繁愤未发,萌兆牙蘖。--《淮南子·俶真》
外之有徒,祸乃始牙。--《管子·版法》
通“伢”。孩童
唐且华颠以悟秦,甘罗童牙而报赵。--《后汉书·崔駰传》
姓
牙<形>
形容一个人聪明,敏捷,机警,灵巧,不好对付。如:这孩子真牙
副贰,辅佐;。如:牙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