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今声。本义:常思;思念,惦念)
同本义
念,常思也。--《说文》
天念尔祖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不念昔者。--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不念旧恶。--《论语》
念悲其远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念鬼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念母劳家里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念蒙君实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,而有奇若此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念诵(念叨);念恤(挂念忧虑);念旧(不忘故旧);念思(怀念);念想(想念);念一(思念大道);念恋(思念爱恋)
思考,考虑
顾吾念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念虑(思考);念咎(反省过失);念思(考虑)
引申为忧虑;x
报国心皎洁,念时涕泛澜。--唐·韩愈《龊龊》
爱怜。如:念酸(嫉妒)
哀怜,可怜;
念窦娥身首不完全。--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纪念。如:念心儿(纪念品);念信儿(纪念品)
念〈名〉
想法;念头;
一念之贞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爱汝一念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概念;观念;信念;杂念;邪念
同“廿”。二十
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。--《与妻书》
又如:念余年(二十多年)
佛教名词。法相宗别境之一。指记忆
念谓于缘明记不忘。--《俱舍论》
姓
念<动>
诵读,按字读出声
欲为《论》,念张文。--《汉书·张禹传》
又如:念词(念台词或道白);念咒(念诵自认为可以产生神奇力量的神秘语句);念曲(唱歌而声无抑扬);念奴(唐天宝长安妓女,以善歌著名。后用以泛指歌女);念奴娇(词牌名。其调高亢)
诣<动>
(形声。从言,旨声。本义:前往,去到)
同本义
诣,候至也。--《说文》
诣,进也。--《小尔雅》
未得诣前。--《汉书·杨王孙传》。注:至也。”
诣,至也。--《苍颉篇》
吏遂缚诣县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先主遂诣亮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元济诣京师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与鲁肃俱诣孙权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诣阙(亲自到达宫廷);诣门(上门,登门)
晋谒;造访。古代到朝廷或上级、尊长处去之称
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--《桃花源记》
后数岁,买臣随上计吏为卒,将重车至长安,诣阙上书,书久不报。--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
又如:诣谒(前往谒见;造访);诣阁(前往朝廷官署);诣阙(赴朝堂);诣见(前往诣见)
符合
若执事之言政,诣理切情。--唐·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书》
又如:诣实(符合实际);诣理(合理)
诣<名>
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
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,始与王夷甫谈,便已超诣。--《世说新语》
夫书画诣绝者,必传无疑。--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
又如:诣极(造诣极深);诣绝(造诣绝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