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<动>
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;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
之<代>
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;
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
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;;;;
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又
蹇叔哭之。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
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;;
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--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之<助>
的
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
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
又如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
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
吾见师之出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
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--《孟子》
之<形>
具有字母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。如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
径<动>
经过,行经
径,过也。--《广雅》
夜径泽中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。按,行也。
又如:径历(经过);径复(往返,迂回曲折)
径<名>
南北为径。如:径轮(南北之间的长度)
径<名>
(形声。从彳,表示与道路有关,巠声。本义:步行小路)
同本义;
径,步道也。--《说文》
径,小道也。--《字林》
艮为径路。--《易·说卦》
审端径术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送丧不由径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行不由径。--《论语》
夫逃虚空者,藜藿柱乎鼪鼬之径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夫惟捷径以窘步。--《离骚》
三径就荒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野径云俱黑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又如:径术(径路与沟洫);径路(小路);径逾(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。引申为不走正道);径行(小路与大道);径界(小路);径畛(田间道路)
泛指道路
塞徯径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:“徯径,禽兽之道也。”
皋兰被径兮路斯渐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
又如:径要(必经之要道;要领,精义)
途径;门路;。如:径路(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);径途(途径;门径)
直径
员径八尺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径寸之木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径中(指中径,内经);径寸(圆的直径为一寸);径轮(南北的长度,直径);径寸心(寸心。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,故称)
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(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)。如:径赛
径<副>
径直;直接;
肃径迎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一狼径去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径造袁所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径造庐。(一直上门来。径,一直,径直。造,到,往。)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径捷(直接,便当);径启(直接了当地陈述、启禀);径取(直接出兵夺取);径行(直行,任性而行)
特地,特意
径差潘美…前来聘请赴京授职。--罗贯中《风云会》
通“竟”。即,就
不过一斗,径醉矣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径<动>
取道;
夜径泽中。--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经过
昔赵衰以壶飱从,径,馁而弗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
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。--郦道元《水经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