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<动>
(形声。从言,川声。本义:教育,教导)
同本义;;
训,说教也。--《说文》
大训。--《书·顾命》
告之训典。--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
是为明训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教也。”
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--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。--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训俭示康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训蒙(在私塾教授小学生);训蒙教授(教幼童的私塾先生);训人(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);训章(训示规范)
解说,注释。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x
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,况文烦富,行于世者,失其旨要,故撰为《略解》焉。--三国魏·曹操《孙子》序
又如:训故(同训诂);训义(解释文字的意义);训解(训释解说);训传(训解经义)
训练;讲习;
有智略,能训治军旅。--宋·王安石《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》
又如:训戎(训练军旅);训治(训练整治)
顺从;归顺
四方其训之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于帝其训,又,是训是行。--《书·洪范》
取名
后志存小字,不训法名者,遵慈母之意也。--宋·赞宁《宋高僧传》
训<名>
典式、法则;。如:训令;训典(古圣王的典籍);训格(教训,规范);训范(足可为法的规范、典范)
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。如:训诰(训教导之辞;诰,指诏书或告诫之文)
解说的词语;。如《尔雅·释训》
漠<名>
(形声。从水,莫声。本义:沙漠)同本义
漠,北方流沙也。--《说文》
逾陇堆兮渡漠。--《楚辞·疾世》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--唐·王维《使至塞上》
又如:漠北,漠南(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(北)的地区);漠野(我国北方沙漠地区)
漠<形>
淡泊,恬淡,即不追求名利,
澹而静乎!漠而清乎!调而闲乎!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冷淡,不关心
我而漠然置之。不可言也。--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又如:漠如(犹漠然。冷淡,不关心);漠置(漠然置之);漠尔(轻视,不在意)
通“寞”。空廓,寂静
夫虚静恬淡,寂漠无为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庄子·天道》
野寂漠其无人。--《楚辞·远游》
漠不关心
遭鑢畧溁襸????
不放在心上,粗枝大叶
自然界对个别的生命是如此漠不关心,我们又何必娇惯自己?
漠漠
∶寂静无声
漠漠门长掩
∶密布;布满
云漠漠,风瑟瑟
;;∶迷蒙
天漠漠
雨漠漠
秋天漠漠向昏黑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雁荡经行云漠漠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∶广阔
荒原漠漠
∶冷淡,不关心
何乃视之漠漠
∶茂盛、浓郁
漠漠芳馨
漠然
;∶冷淡地对待,不关心
漠然置之
∶寂静
寂然无声,漠然不动
∶茫然
神情有些漠然
漠视
∶冷淡地对待;不放在心上
对群众的意见不能漠视
∶藐视,轻视
漠视危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