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<名>
(形声。从巫,靈声。本义:巫)
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;
灵,灵巫也。以玉事神。--《说文》
命灵氛为余占之。--《离骚》
灵连踡兮既留。--《楚辞·云中君》
灵偃蹇兮姣胶。--屈原《东皇太一》
又如:灵子(指巫。以舞导引神的人)
神灵
天神曰灵。--《尸子》
灵者,神也。--《风俗通》
阳之精气曰神,阴之精气曰灵。--《大戴礼记·曾子问》
合五岳与八灵兮。--《楚辞·怨思》。注:“八方之神也。”
灵之来兮如云。--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又如:灵神(神灵);灵祗(神明;神灵);灵霄殿(天帝的神殿);灵怪(神怪);灵圣(灵验,指神鬼显灵);灵圣儿(指神佛塑像中放置的金属作的心脏象征物);灵河(书中虚拟的仙河);灵槎(神仙乘的木筏);灵山(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。佛祖居处。也泛指仙山)
灵魂
经始灵台。--《诗·大雅·灵台》
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,故谓之灵台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卢注
藏之于灵室。--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注:“谓灵兰室,黄帝之书府也。”
以告先帝之灵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吾灵尚依依旁汝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汝倘有灵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灵爽(灵魂);灵表(仪表);灵明(指心灵);灵知(指心灵);灵界(佛家语。指云魂所住的世界)
敬辞。用以称有关鬼神的事物。对死者的敬称.
在缸内画上灵符。--清·钱彩等《说岳全传》
又如:灵床子(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,供祭尊用;又指供在灵床上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);灵幡(殡葬时所持之幡,上写有表明死者身分的文字);灵符(道士画的图形。迷信者认为可用于驱使鬼神、祭祷和治病等);灵前(灵位之前)
灵柩的简称;
孤魂翔故域,灵柩寄京师。--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
又如:停灵;起灵;灵榇
指人的精神状态;
不可内于灵台。不可入于灵府。--《庄子·德充府》。注:“皆谓心也。”
又如:心灵(指内心、精神、思想等);灵明(指“心”,即主观精神)
通“軨”。窗中竖木;
载葱(即窗)灵,寝于其中而逃。--《左传·定公九年》。疏:“贾逵曰:‘葱灵,衣车也。’然则此车前后有蔽,两旁开葱,可以观望;忽中竖木,谓之灵。今人犹名葱木为灵子。”
指天、地、日、月等尊称及物品名;;;
辰之神为灵星。--《风俗通》
灵星,火星也。--蔡邕《独断》
又如:灵景(日光);灵汉(银河);灵图(指天子的地位);灵辉(太阳的光辉)
威灵;福气,福分
若以大夫之灵,得保首领以没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受天之祐,享鬼神之灵。--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通“苓”。茯苓
伏灵者,千岁松根也。--《史记·策列传》
通“舲”。有窗的小船-
横大江兮扬灵。--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
通“令”。命令、法令;
或问循吏,曰:吏也。游侠,曰:窃国灵也。--《法言·渊骞》
姓
灵<形>
假借为“良”。善,美好
灵,善也。--《广雅》
吊由灵。--《书·盘庚》
丕灵承帝事。--《书·多士》
灵雨既零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积仁为灵。--《说苑·修文》
又如:灵辰(良时);灵波(美妙的水波);灵姿(美好的仪表)
灵活;有灵性;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又如:机灵(聪明伶俐);灵矫(灵巧的飞翔);灵透(机灵聪明);灵变(灵活变通;灵敏轻巧);灵断(明敏的判断);灵变(灵活变通);心灵手巧;灵修(能神明远见的人。比喻国君);灵鉴(明敏的观察,英明的见解);灵主(圣明的君主)
应验;灵验
灵用不同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灵神(灵验);灵丹(灵药,神奇有效的丹药);灵砂(道家炼出的所谓长生不老药);灵异(神奇而怪异);灵武(超绝的勇武);灵芬(神奇的芬芳)
之<动>
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;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
之<代>
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;
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
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;;;;
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又
蹇叔哭之。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
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;;
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--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之<助>
的
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
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
又如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
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
吾见师之出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
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--《孟子》
之<形>
具有字母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。如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