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
绵<名>
(会意。从帛,从糸。本义:丝棉,精丝绵,新丝绵)
同义
绛缇絓紬丝絮绵。--《急就篇》。颜注:“渍茧擘之,精者为绵,粗者为絮。今则谓新者为绵,故者为絮。”
身衣布衣,木緜皁帐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吴绵软如云。--白居易《新制布裘》
又如:绵子(丝绵);绵衣(内装丝绵的衣服);绵帛(丝绵绢帛的总称);绵矩(加工丝绵的工具)
通“棉”。如:绵花(棉花);绵絮(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);绵绒(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)
丝絮状物
想见东郊携手日,海棠如雪柳飞绵。--陆游《醉中怀眉山旧游》
隋堤上,曾见几番,拂水飘绵送行色。--周邦彦《兰陵王》
姓。春秋齐有绵驹
绵<动>
接连不断;;
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。--《诗·大雅·绵》
緜,连也。--《广雅·释诰四》
郑绵络些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
緜日月而不衰。--《文选·张衡·思玄赋》
绵地千里。--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
又如:绵连(连续不绝);绵络(连续不绝);绵联(连绵不绝的样子);绵长(延续久远)
绵<形>
久远
微睇緜藐。--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。注:“远视貌。”
鸟屿緜邈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。注:“广远貌。”
又如:绵暧(久远,悠远);绵眇(遥远、悠远、远视的样子);绵野(遥远的郊野)
柔软,单薄。如:软绵绵;绵薄(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)
薄弱;软弱;
越人绵力薄材,不能陆战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
又如:绵弱(柔弱,薄弱);绵幂(微细);绵劣(才能薄弱,智力低下);绵力(谦词,能力薄弱)
病重()
不图所患,遂尔绵笃。--《晋书·陶侃传》
又如:绵笃(病危,病势沉重);绵惙(病势垂危)
美,盛;。如:绵芊(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);绵丽(柔美华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