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<副>
交互;互相;
故曰教学相长也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--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
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--汉·苏武《留别妻》
当国者相见。--宋·文天祥《<指南录>后序》
与北骑相出没。
袁人相聚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父子相保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鸡犬相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更相庆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里人相庆
青山相对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水石相搏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两相思,两不知。--南朝宋·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又如:相叙契阔(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);相思锦色(红豆又称相思豆。即红豆色)
共同;
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相勠力劫昭公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又如:上下相安
递相;先后;
死者相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相传以为雁荡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络绎相属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又如:父子相传;相寻(连续;不断);相及(犹相继)
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
表自称
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表对称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亲友如相问。--唐·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表他称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杂然相许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相委而去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莫相知。(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则噪而相逐。(相逐,追逐他。相,特指代词,单指毛一鹭。)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相唤(招呼);相牵(牵来;捆绑);相招(招来;引来)
相<动>
相差
三王五霸,其所道不过爵禄,而功相万者,其所道明也。--《商君书·错法》
又如:相万(相差万倍。极言相差之大);相绝(相差极大);相远(相异;差距大)
亲自观看。如:相媳妇(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);相机(察看当时情况,寻找有利时机)
太〈形〉
(指事。古作“大”,后语音分化,在“大”字下添加符号,成指事字。本义:过于)
极大。古作“大”,也作“泰”。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;;x
太,大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段曰:“后世还言,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。如大宰俗作太宰。大子俗作太子,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”。
太亦大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易有太极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注:“大极者。”
王入太室裸。--《书·洛诰》
太上贵德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饮而不损兹曰太。--《后汉书·樊准传》
又如:太虚幻境(天上虚幻的境界);太清(天空);太乙(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);太极(指整个世界的总和);太原;太侈(骄泰奢侈);太无(空旷虚无之境)
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
太史。--《汉书·光武纪》。注:“史官之长也。”
又如:太夫人;太老师;太老伯;太老爷;太母(祖母);太后(帝王的母亲);太翁(曾祖父)
大的,广大的
太牢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。疏:“牢之大者。”
又如:太仓(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);太息(亦作“大息”。长长的叹息)
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“太”
汉有天下太半,而诸侯皆附之。--《史记》
安宁的,秩序正常的。也作“泰”
不乱离,不知太平之难。--魏源《默觚上》
亨通;顺利
命险太甚靡常,道离隆而匪易。--陆云《九愍》
与古代皇家、官家有关的。如:太尊(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);太府(原为官名,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);太常卿(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,为九卿之一,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历代相沿,清末始废)
太〈名〉
通“台”。泰阶,星名,即三台。又比喻三公;
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
惜乎不登太阶,以尹天下。--孔融《张俭碑》
抚剑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。--曹植《杂诗六》
太〈副〉
过于;过分
太区区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言其太隘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畏之太甚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
养之太过。
又如:太半(大半,过半);太甚(太过);会议不要开得太长;屋里太闷热了,你出去凉凉吧;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;他们待我太好了;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