灼<动>
(形声。从火,勺声。本义:烧,灸)
同本义;;
灼,炙也。--《说文》
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。--《诗·节南山》笺
征丝灼之。--《史记·龟策传》
不可灼也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
唐虞点灼而毁议。--《楚辞》
无若火始焰焰,厥攸灼叙,弗其绝。--《书·洛诰》
又如:灼艾(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);灼臂落发(烧炙手臂剃去头发。佛教徒表示自我忏悔的一种方式);灼火(燃火)
烫伤
泉源沸涌,浩气云浮,以腥物投之,俄倾即熟,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,不为灼也。--《水经注》
照亮,用光亮照明
皆仆掩门户。以烛灼之,惧有野犬留厨下。--徐珂《清稗类钞》
又如:灼灼(鲜明;明亮的样子);灼天(照亮天空);灼夜(照亮黑夜)
灼<形>
通“焯”。明亮,鲜明;
灼见三有俊心。--《书·立政》
又
我其克灼知厥若。
灼绣颈而衮背。--潘岳《射雉赋》
又如:灼灼辉辉(明亮炽盛);灼耀(明亮耀眼);灼如(昭明显赫的样子);灼粲(光辉灿烂);灼眼(明亮耀眼)
明光;透彻。如:灼知(明白了解);灼灼;灼戒(洞鉴);真知灼见
焦急x。如:灼急;灼热
桥<名>
(形声。从木,乔声。本义:桥梁)
同本义
桥,水梁也。从木,乔声。骈木为之者。独木者曰杠。--《说文》
宁新中更名安阳,初作河桥。--《史记·秦本纪》
洛水桥边春日斜。--刘禹锡《浪淘沙》
长桥卧波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桥边红药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
桥边一带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桥阁(傍山架木为路。即栈道,阁道);桥津(桥头。津,水边渡口)
器物上的横杆
奉席如桥衡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井上桔槔。”
又如:鞍桥
木名'。如:桥梓(桥木和梓木)
桥<动>
架桥,修桥
桥孙水,以通邛都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通“矫”。纠正
以桥饰其情性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掉指桥以偃蹇兮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桥<形>
通“乔”。高;
山有桥松,隰有游龙。--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
于是桥起。--《庄子·则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