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: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)
同本义
益,饶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从水,浮于四,会意。字亦作溢。
引申为水涨
澭水暴益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在某些方面增加(如体积、数量、程度等)
损益,盛衰之始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有所广益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斟酌损益。
大有所益。--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又如:增益;延年益寿;益甲(增兵);益兵(增加兵力);益封(增加封邑);益军(益兵);益损(增减;兴革);益算(增加岁数);益赋(增加赋税)
助;补助
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扩大,加大x
民众城小,则益城。--《谷梁传》
益<形>
有益,有利。如:益鸟
富裕
其家必日益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骄傲自满-
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--《庄子》
益<副>
更加
君之疾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--《孟子》
益狎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香远益清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敌行益还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精益求精;益用伤悼(更加悲伤);益复(更加;越发);益发(更加,越发)
渐渐;
益习其怕,又近出前后(习,熟悉,习惯)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益<名>
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;;--跟“害”相对
谦得益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无益吾事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有益于身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取善之益。
又如:受益不浅
州名。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,云南省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省武都、两当,陕西省秦岭以南,湖北省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
威<名>
威力;威风;
威,畏也。--《说文》
威也者,力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
有而可畏谓之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严大国之威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秦王之威。
威天下不以兵革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威棱威乎邻国。--《汉书·李广传》
威振四海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为敛威去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威风杀气(威风恶煞;盛气凌人);威弧(很有威力的弧矢);威折(以威力使之折服);威服(以威力慑服);威柄(威权,权力);威畏(以威势使之畏服);威约(威势为人制约);威凌(以威势相欺凌);威绥(以威力使之安定)
尊严,威严
畏威保位。--《明史》
吏惮其威。
又如:威荣(尊严与荣华);威法(威严的法令);威神(尊严的神灵);威裕(威严和宽仁);威敬(有威严,令人敬重);威光(威严的光芒);威棱(声势威仪);威德(威严与恩德);威锋(威德);威权(威势与权力);威灵(声势威仪);威声(威严的名声);威神(威仪的神灵);威化(声威德化)
虐害。通“畏”
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--《老子》
刑罚。如:威威(处罚罪犯);威令(刑法或军政命令);威辟(重刑苛法)
古代军事编制单位
百户为“威”,设中、前、后、左、右五所,每军百户曰威。--《南疆逸史》
威<形>
方∶漂亮的
楹联贴好了,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:“威不威?”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,大声说:“威呀”!--陈残云《香飘四季》
威<动>
畏惧。通“畏”
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--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
威,畏也,可畏惧也。--《释名·释言语》
见怀思威。--《国语·晋语四》
震慑
吾三战而三胜,声威天下。--《战国策》
教我先威众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