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〈动〉
(形声。从辵,甬声。本义:没有堵塞,可以通过)
同本义;;
通,达也。--《说文》
往来不穷谓之通。--《易·系辞》
推而行之谓之通。
坎为通。--《易·说卦》
道远难通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至也。”
血脉欲其通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。注:“利也。”
凝绝不通声暂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中通外直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又如:通衢大道(四通八达的大道,指交通要道);通漕(直通水运);通塞(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);通水(通水运;能行船的地域);通畅(通行无阻的);通川(有河川流通的地方);通邑(四通八达的城市)
通往
指通豫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道不通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才通人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北通巫峡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通天(通往天界。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);通吊(至丧家吊唁)
传递;传达;
主簿通语言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通其意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信耗莫通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通状(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);通信;通消息;通辞(呈递书面意见;传达话语);通化(传达教化);通书(通信);通问(互相致意问候;互通信息)
沟通;接通
阡陌交通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旁推交通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始能少通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通流入海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通同造意(串通谋划);通脚(跑腿说合);通灵(与神灵相通);通房连阁;通源(源头相通);通属(连接);通同(串通,勾结)
往来友好
数通使相窥观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通家至契(世代有交情的好友);通谱(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);通正(和畅平正);通关(交往联系);通欢(往来交好);通交(结交;交往)
了解;精通;;;
因入京师,观太学,遂通五经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子厚少精敏,无不通达。--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不能通其意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诸母皆通文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通玄(通晓深奥的道理);通方(通达道术);通心(内心通达);通明(洞晓事物的道理);通幽(通晓幽深的道理);通悟(洞达事理,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)
通报;说;。
如:通报(通知禀报);互通姓名;通志(表达意趣志向);通呈(通报呈递)
疏通;开通;;
疏之欲其通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政通人和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通路(开通道路);用泻药通便;通急(排解急难);通堙(开浚堵塞的水道);通沟(疏通沟渠);通瘀(疏通瘀滞)
通行;通用;。如:通关文牒(通行证);通率(通用的比例);通语(普遍通行的语言);通义(通行不变的道理、法则);通礼(通行的礼仪)
流通,互相交换x
商而通之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通鱼盐。
又如:通关节(暗中行贿、勾通官吏);通刺(通报名刺;交往)
陈述。
如:通款(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);通诚(在神前表白诚意)
通奸,过非婚性生活。
如:与人有通
调和
以通八风。--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通〈形〉
整个,全部
皆通习之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通班马步快(全体骑马、步行的捕快);通悉(都知道;全部了解);通国(全国,整个国家);通般(全部,全面);通检(全部检查);通览(遍观)
博识;
博览古今者为通人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又如:通品(博学多识、才能出众的人);通士(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);通雅(博识多才,品格雅正)
总共;。
如:通共(总计);通计(总计);通纽(总合,合在一起);通址(合计;总共)
共同。
如:通财(共享财物);通性(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);通同(共同);通谋(共同合谋)
透彻。
如:通平(通畅平正);通妥(通顺妥帖);通快(通畅快捷)
通〈名〉
在某一方面,技术高超、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;x。
如:通方(通晓为政之道);万事通;日本通;中国通;美国通
古州名
西魏设。在今四川达县
五代周置,在今江苏省南通县
金置。在今北京市通县
乐器名
又立为四器,名之为通。通受声广九寸,宣声长九尺,临岳高一寸二分。--《隋书》
古代土地面积单位。十井为通
地方一里为井,井十为通。--《汉书》
药名。马粪x
通〈量〉
遍;次。
如:说了一通
用于文书电报。
如:一通电报
通〈副〉
很;十分。
如:通圆(十分圆满);通黄(很黄)
总是
心邱听着这些话,只微微的笑,通不言语。--《花月痕》
余<动>
(形声。从食,余声。本义:饱足)
饱足。足食得饱';
余,饶也。--《说文》
剩下;剩余;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--崔颢《黄鹤楼》
余<形>
剩下的,多余的;
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--《论语》
亦无使有余。--《吕氏春秋·辩士》。注:“犹多也。”
父有余(余)财。--《吴仲山碑》
今也每食无余(余)。--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
又如:余夫(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);余润(利润);余资(剩余的钱);余师(很多余地;空余的地方的老师)
残留的;遗留的
孤嶂秦碑在,荒城鲁殿余。--唐·杜甫《登兖州城楼》
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(余)杯。--唐·杜甫《客至》
又如:余蔌(剩余的菜肴);余庆(祖先留下的福泽。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);余水(剩余的水);余芳(残花;死后遗留的美名);余杯(杯中残余的酒);余珍(前代遗留的遗物)
次要的
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,功名余事且加餐。--辛弃疾《鹧鸪天》
又如:余光(落日残余的光辉);余春(晚春,残余的春光)
不尽,无穷;
一弹再三唱,慷慨有余哀。--《古诗十九首》
又如:余哀(不尽的哀思);余思(不尽的怀思);余音袅袅(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);余霞成绮(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)
其余,其他,以外
大儿孔文举,小儿杨德祖,余(余)子碌碌,莫足数也。--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
得十九人,余无可取者,无以满二十人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余子(其他的人);余事(另外的事,其他的事);余业(副业);余论(指本论以外的议论)
多,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;;
一车炭重千余斤。--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有竹一顷余(余),乔木上参天。--唐·杜甫《杜鹃》
又如:六百余米;五十余岁
余<名>
闲暇
无为也,则用天下而有余。--《庄子·天道》
又如:余功(余暇,空闲);余闲(余暇)
余代
第一人称代词,我或我的,,
余敢贪天子之命,,无下拜?--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
余弟宗玄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余于仆碑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此地适与余近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又
余之游将自此始。
余亟叹其技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又
余闻法人好胜。
余既为此志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又如:余一人(古代天子自称。也写作“予一人”);余小子(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。也写作“予小子”)
余<名>
农历四月的别称
四月为余。--《尔雅》
姓